1.1机器语言
- 机器语言就是机器指令的集合。
1.2汇编语言的产生
- 汇编语言的主体是汇编指令——是机器指令便于记忆的书写格式。
1.3汇编语言的组成:
(1)汇编指令:机器码的助记符,有对应的机器码;
(2)伪指令:没有对应的机器码,由编译器执行,计算机并不执行;
(3)其他符号:如+、-、*、/等,由编译器识别,没有对应的机器码;
(汇编语言的核心是汇编指令)
1.4存储器
-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控制整个计算机的运行并进行运算,想让一个CPU工作,就必须向它提供指令和数据。指令和数据在存储器中存放,也是就内存。
1.5指令和数据
- 在内存或磁盘上,指令和数据没有区别,都是二进制信息。
1.6存储单元
- 存储器被划分为若干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从0开始顺序编号。微机存储器的容量是以字节为最小单位来计算的。拥有128个存储单元的存储器,它的容量是128个字节。
-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1.7CPU对存储器的读写
- 存储单元的编号可以看作存储单元在存储器中的地址。
- CPU要想进行数据的读写,需与外部器件进行3类信息的交互:
(1)存储单元的地址(地址信息)
(2)器件的选择,读或写的命令(控制信息)
(3)读或写的数据(数据信息)
- 电子计算机能处理、传输的信息都是电信号。
- 总线:在计算机中有专门连接CPU和其他芯片的导线。
- 总线分为:地址总线、控制总线、数据总线。
- CPU从某一存储单元中读取数据:
(1)CPU通过地址线发出地址信息
(2)CPU通过控制线发出内存读命令,选中存储器芯片通知其读取数据
(3)存储器将数据通过数据线写入CPU
- CPU从某一存储单元中写入数据:
(1)CPU通过地址线将地址信息发出
(2)CPU通过控制线发出内存写命令,选中存储芯片通知其写入数据
(3)CPU通过数据线将数据写入存储单元中
- 1.8地址总线
- 一个CPU有N根地址线,其地址总线宽度为N,可以寻找2的N次方个内存单元。(一根导线一个二进制位)
1.9数据总线
- 8根数据线一次可以传递8位二进制数据(即一个字节)
1.10控制总线
- 其中一根称为“读信号输出”负责由CPU向外传送信号;“写信号输出”负责传送写信号。
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的寻址能力
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与其他器件进行数据传送时的一次数据传送量
控制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对系统中其他器件的控制能力
1.12主板
- 主板上的器件有CPU、存储器、外围芯片组、扩展插槽等,扩展插槽上一般插有RAM内存条和各类接口卡。
1.13接口卡
- CPU可以通过直接控制接口卡,从而实现CPU对外设的间接控制。
1.14各类存储器芯片
- 从读写属性上将存储器芯片分为两类:
随机存储器(RAM):可读可写,必须带电存储,关机后存储内容消失。
只读存储器(ROM):只能读取,不能写入,关机后其中内容不丢失。
- 从功能和连接上又可分为三类:
随机存储器:用于存放供CPU使用的绝大部分程序和数据,由装在主板上的RAM和插在扩展插槽上的RAM组成。
装有BIOS的ROM:BIOS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可以通过它利用该硬件设备进行最基本的输入输出。
接口卡上的RAM:对大批量输入、输出数据进行暂时存储。显示卡上的RAM称为显存。
1.15内存地址空间
- 存储器在物理上是独立的,但在两方面相同:
(1)都和CPU的总线相连
(2)CPU对它们进行读或写的时候都通过控制线发出内存读写命令
- CPU在操控这些存储器时,把它们总的看作一个由若干存储单元组成的逻辑存储器,即内存地址空间。
- 内存地址空间大小受CPU地址总线宽度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