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其他数据仍然需要存放在另外的地方,其实完全用 Redis 也是可行的,主要的考量是内存占用。
就使用经验而言,Redis 的数据结构很丰富,精心设计地话,能满足很多应用场景。至少很多时候比 MySQL 更方便
把冷数据落地到mongo,热数据在用redis存储。
非核心业务,比如运营推广,数据聚合统计这种允许数据少量丢失的业务可以全用mysql,扩展方便,效率高,业务量也不大。特别是运营推广这种时效性很强的业务,在推广结束后数据接没用了,Redis内存压力也不会很大。
mysql能支持对各个字段的查询,Redis的查询仅限于对key的简单匹配,如果要对value进行复杂查询,不适合用Redis。
我们项目里用到的redis是用来做缓存的,设置过期时间,到时就自动清掉。数据库还是用mysql等这种成熟的方案。
如果你非要用一种nosql来做数据库,推荐你用Mongodb
7.
1:数据量,毕竟内存数据库,还是受限于内存的容量,虽然可以redis可以持久化。
2:数据的结构,是否能够将关系型数据结构都转换为key/value的形式。
3:查询的效率,对范围查询等,是否能转换为高效的hash索引查询
Redis是内存型数据库,是完全的内存数据库!所有的数据都在内存,不存在硬盘一部分,内存一部分的情况。当然可以用save去存数据到硬盘,但这是为了备份安全性考虑而不是使用。
10.一个哈希实际上是一组键值对的集合,哈希本身的键是“父键”,哈希中包含的若干字段是“子键”,每个“子键”都有相应的值。“子键”之间并没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哈希结构。我们可以把一个哈希看做关系数据库中的一行,哈希的每个子键对应行的一个字段。因此,当把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缓存至Redis时,使用哈希结构可能会带来方便。需要注意的是,哈希结构内部的子键之间是没有顺序关系的。
Redis是一种内存数据库,这使其在数据存取效率方面表现突出。由于内存中的数据时刻面临丢失的危险,Redis提供了两种持久化机制,及时将内存中的数据写入硬盘。第一种机制为RDB,利用存储快照的方式把内存数据定期写入硬盘;第二种机制为AOF,利用写日志的方式,每执行一条更改Redis数据的命令,就在日志里附加上该命令并保存在硬盘上。Redis默认开启RDB模式,关闭AOF模式,这是因为AOF更加耗时。但是,如果对数据安全要求极高,无法承担任何数据丢失的后果,AOF模式就变成了持久化的首选。
当然,即使Redis具备持久化机制,但是一旦本地硬盘损坏,数据丢失依然在所难免。所以,Redis又提供了复制功能,作用是将一个主数据库(master)的数据自动同步到多个从数据库(slave),从而尽可能防止数据丢失。Redis主从机制可以简单描述为:从数据库启动后,先向主数据库发送SYNC命令;主数据库接到SYNC命令后就开始保存快照,在此期间,所有发给主数据库的命令都被缓存起来;快照保存完成后,主数据库把快照和缓存的命令一起发给从数据库;从数据库保存主数据库发来的快照文件,并依次执行主数据库发来的缓存命令。在同步过程中,从数据库不会阻塞,它默认使用同步之前的数据继续响应客户端发来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