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端开发中,大家或多或少的有接触过CSS伪类和伪元素,使用伪元素的时候,总感觉和伪类很相似,但又不能详细的说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那么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在 W3C 中定义:
伪类:用于向某些选择器添加特殊的效果。应用于一组 HTML 元素。
伪类的作用获取页面中不存在的信息,即通过选择器找到那些不存在于DOM树中的信息以及不能被常规CSS选择器获取到的信息。一个元素可以同时设置多个伪类效果。伪类名称对大小写不敏感。
伪类有以下几种,截图引自W3School:
注:
a:link /* 未访问的链接 */
a:visited /* 已访问的链接 */
a:hover /* 鼠标移动到链接上 */
a:active /* 选定的链接 */
这几个伪类如果同时出现在一个元素的操作上,顺序不能改变(可以按照 love hate 来记),否则很大程度上会产生紊乱,效果不生效。
css3 中新增伪类:
伪元素:用于向某些选择器设置特殊效果。
伪元素是DOM结构中并不存在的元素,但在用法上跟真正的dom无本质区别。伪元素创建了一个容器,如果有内容,使用 “content” 来添加内容,可以对其进行样式的自定义,也可以获取其中的内容。为了规范,我们在伪元素前面加两个冒号,比如::after,但是为了兼容性,仍然使用了一个冒号的形式。一个选择器只能使用一个伪元素,并且伪元素必须处于选择器语句的最后。
伪元素有以下几种:
使用伪元素可以减少html代码里的节点个数及内容,优化代码阅读。当需要在特定区间加入某些内容时,只用在css样式中利用:after与:before来输入内容样式,也可以结合伪类 :hover 来设置动画样式。 另外两个对于我不常用,也没有深究,等用到再来补充吧~~
注:
使用伪元素,需要给父元素添加样式{ position: relative; },给 :after 或 :before 添加{ position: absolute; }
以上,单冒号(:)用于CSS3伪类,双冒号(::)用于CSS3伪元素。CSS3为了区分伪类和伪元素,已经明确规定了伪类用一个冒号来表示,而伪元素则用两个冒号来表示。但因为兼容性的问题,所以现在大部分还是统一的单冒号,抛开兼容性的问题,我们在书写时应该尽可能养成好习惯,但是也不能仅仅以单双冒号来区分两者。
总结:
- 伪类和伪元素都可以向选择器添加特殊效果
- 伪元素本质上是创建了一个有内容的虚拟容器
- 可以同时使用多个伪类;而伪元素一次只能使用一个,并且只能出现在末尾
在计算权重的时候,伪类与类优先级相同,伪元素与标签优先级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