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树之——区间修改区间查询
1.概述
线段树,也叫区间树,是一个完全二叉树,它在各个节点保存一条线段(即“子数组”),因而常用于解决数列维护问题,基本能保证每个操作的复杂度为O(lgN)。
线段树是一种二叉搜索树,与区间树相似,它将一个区间划分成一些单元区间,每个单元区间对应线段树中的一个叶结点。
对于线段树中的每一个非叶子节点[a,b],它的左儿子表示的区间为[a,(a+b)/2],右儿子表示的区间为[(a+b)/2+1,b]。因此线段树是平衡二叉树,最后的子节点数目为N,即整个线段区间的长度。
使用线段树可以快速的查找某一个节点在若干条线段中出现的次数,时间复杂度为O(logN)。而未优化的空间复杂度为2N,因此有时需要离散化让空间压缩。
2.线段树基本操作
线段树的基本操作主要包括构造线段树,区间查询和区间修改。
(1)线段树构造
首先介绍构造线段树的方法:让根节点表示区间[0,N-1],即所有N个数所组成的一个区间,然后,把区间分成两半,分别由左右子树表示。不难证明,这样的线段树的节点数只有2N-1个,是O(N)级别的,如图:
节点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l; //线段的左端点
int r; //线段的左端点
int value; //线段上的值
}node;
线段树的构建:
- 伪代码
bulid//以节点v为根建树、v对应区间为[l,r]
{
对节点v初始化
if (l!=r) {
以v的左孩子为根建树,区间为[l,(l+r)/]
以v的右孩子为根建树,区间为[(l+r)/+,r]
}
}
- 完整的建树代码
#define N 10000
node tree[N];
void bulid(int l, int r, int v) //对结点v进行建立,区间为l~r
{
tree[v].l = l;
tree[v].r = r;
if(l == r) {
//进行结点的初始化
tree[v].value = a[r];
return;
}
int mid = (l + r) / ;
bulid(v * , l, mid);
bulid(v * + , mid + , r);
//根据左右儿子更新当前结点
tree[v].value = tree[v * ].value + tree[v * + ].value;
}
题目实现:
-
更新
当在a[i]~a[j]上的所有的元素都加上一个值c的时候
如果a[i]~a[j]刚还是一个完整段的时候,直接将这个段的value值加上c*(r-l+1)
当更新的区间不是一个完整段的时候,采用一种记录增量的方法:给每个节点增加一个域:int add,记录更新操作的增量c,初始的时候add均为0,比如当对2~5区间更新后,给该结点的add加上一个值c,再下次要对2~3结点进行更新或查询时,再将add传递到下面的孩子结点中去
完整的更新树代码如下: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l; //线段的左端点
int r; //线段的左端点
int value; //线段上的值
int add;
}node;
void update(int v, int r, int l, int m)//更新区间l~r加上数m
{
if(tree[v].l == l && tree[v].r == r) { //找到,更新并记录增量
tree[v].value += m * (r - l + );
tree[v].add = m;
return;
}
if(tree[v].add) {
tree[ * v].add += tree[v].add;
tree[ * v + ].add += tree[v].add;
tree[v].add = ;
}
int mid = (tree[v].l + tree[v].r) / ;
if(r <= mid) {
update(v * , l, r, m); //只对左儿子更新
} else {
if(l > mid) {
update(v * + , l, r, m); //只对右儿子更新
} else { //区间横跨左右儿子区间,对其两者均进行更新
update(v * , l, mid, m);
update(v * + , mid + , r, m);
}
}
}
查询
查询区间l~r上的value值
void query(int v, int l, int r) //当前查询结点为v,要查询的区间为l~r
{
if(tree[v].l == l && tree[v].r == r) {
ans += tree[v].value;
return;
}
if(tree[v].add) {
tree[v * ].add += tree[v].add;
tree[v * + ].add += tree[v].add;
tree[v].add = ;
}
int mid = (tree[v].l + tree[v].r) / ;
if(r <= mid) {
query(v * , l, r); //要查询的区间都在左儿子
} else {
if(l > mid) {
query(v * + , l, r); //要查询的区间都在左儿子
} else { //要查询的区间横跨左右孩子
query(v * , l, mid);
query(v * + , mid + , r);
}
}
}
注:
源地址:http://www.cnblogs.com/archimedes/p/segment-tr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