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博客,不是每个职位都适合 Tina,某知名外企的人力资源总监。 当问及应聘者的博客能否体现他的能力,Tina说:“这个是相对的。因为不是每一种职业的能力都适合用博客表现出来。某些职位,比如行政、市场,工作经验和能力就比较难从博客中体现。某些职位,比如技术类别,就相对容易从博客文章里看出技术水平。当然,博客里不仅仅是体现工作能力,也能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前提是这个博客的确是博主认真经营的。”
我不写博客,但我会看 程焰,担任过多家大型互联网企业技术总监。 程焰自己并不写博客,这类招聘者会对求职博客感兴趣吗?程焰的答案是肯定的:“博客是一个很普遍的概念了,我不写是因为自己的时间所限,不代表我不认可它。如果应聘者在简历里写上博客地址,我会去看,至于是否会对我产生影响,那就要取决于他博客的质量了。” “我喜欢像51cto博客这样标明了创作类型的,能很容易分清转载和原创文章。如果原创的多、被编辑推荐的多、结合实际工作的多——比如对于他以前做的项目的一些总结和思考什么的,相当于透过他的博客来了一次面试,这样的博客就比较有意义。但如果都是转载的文章,那是别人的东西,意义不大。” “比如他获得的荣誉,奖励,他做过的项目,他学习的技术,参加的培训等等,这些东西都可以写在博客里。”
如果你很牛,那就写博客 豪客,某电信行业上市公司高级产品经理。 不写博客的程焰尚且对应聘者的博客有这么多体会,那么,写博客的豪客有什么更高的要求吗? 豪客:“如果应聘者本身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不管他有没有博客,我都会考虑的。如果有博客,而且原创文章技术含量较高,那肯定能获得加分。” 无独有偶,豪客和程焰同样都很重视博客中的原创:“如果博客里只是看到了大量的转载,除了说明他爱学习外,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而且,如果发现有盗用他人文章的现象,那就涉及个人品质了,还会减分。” 是不是招聘者都会看求职博客呢? 豪客:“这并不取决于我们的个人喜好,更多的时候是招聘情况决定的——博客不适合海选。” “如果是大规模集中的招聘,通常没有时间去挨个看。通常在对一个人犹豫不决时,才会去博客中寻找证据。换句话说,如果需要看博客时,通常都是招较为重要的人。所以,如果你是个比较重要的人,那就写博客吧。” “当然,不管你写得怎么样,你要记住自己的博客地址。我上次招聘,有个人写了博客,但我们想看的时候,他怎么都想不起来url地址了……”
博客不是我的求职工具 雨寒,即将毕业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 雨寒最近一周中有六天在面试,笑称自己已成“被面试专家”,同时他还把近期面试的趣事写在自己的51cto博客里。 “我博客里主要是技术文章,最近开始写面试见闻了。因为在读的时候就兼职,经常把工作经验总结下来,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也通过博客认识了很多朋友。” “最近开始写自己的面试见闻了,离毕业还有半年,也不是很着急,希望能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我没有把自己的博客当做求职工具,没必要那么刻意,顺其自然吧,我相信自己的能力。”
招聘者对于原创的重视可见一斑,其实,博客最初的含义就是网络日志,日志本没有转载之说,但转载的多了,原创反成了稀有。纵观互联网各大博客,有多少是真正在写自己?但,只有“写自己”的博客才忠于博客精神,只有“写自己”的博客才能让别人了解你,求职博客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