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的ob_flush()与flush()区别

时间:2021-01-28 20:33:56
标签: php ob-flush flush buffer
2017年03月24日 17:50:393248人阅读 评论(0) 收藏 举报
PHP的ob_flush()与flush()区别 分类:
---PHP函数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log.csdn.net/qq_21386275/article/details/65634786

说明:纯属个人实践中的理解以及一些总结,理解有误或有疑问之处,请告知,共同进步。

一、首先说一下buffer。

buffer是指内存地址空间。 
1、Linux系统默认大小一般为4096(4kb)。 
其主要用是存储速度不同步或者优先级不同的设备之间传处理数据的区域,可以使进程之间的相互等待变少。例如,当你打开一个编辑器,输入字符,操作系统并不会立即把这个字符直接写入到磁盘,而是先写入到buffer,当写满了一个buffer的时候,才会把buffer中的数据写入磁盘,当调用内核函数flush()(这里指的是linux内核函数)的时候,强制要求把buffer中的数据写回磁盘。 
2、PHP也有自己的buffer机制。 
默认是开启的,大小默认4096(4kb),在php.ini配置文件中由output_buffering配置。当执行php执行echo,print的时候,是先将数据写入php的buffer,当一个php buffer写满的时候,脚本进程会将php 的buffer数据发送给系统内核交由tcp传给浏览器显示。 
3、浏览器buffer。 
目前浏览器普遍为8000Bytes(可能用户可以设置,未亲测),测试 Chrome与360极速模式为8000Bytes,只有输出数据达到了这个长度或者脚本结束浏览器才会将数据输出在页面上。 
4、数据流程。 
echo/pring -> php buffer -> tcp buffer (服务器系统buffer)-> 浏览器 buffer ->浏览器展示

二、ob_flush()与flush()及周边函数

ob_flush():把数据从PHP的缓冲(buffer)中释放出来。 
flush():把不在缓冲(buffer)中的或者说是被释放出来的数据发送到浏览器。

代码示例1:代码效果,每隔一秒输出一个数字。

for($j = 1; $j <= 5; $j++) {
echo str_repeat($i,1).'<br>'; //str_repeat()是将一个字符串重复n次
ob_flush(); //将数据从php的buffer中释放出来
flush(); //将释放出来的数据发送给浏览器
sleep(1); //一秒钟后继续执行
}
  • 1
  • 2
  • 3
  • 4
  • 5
  • 6

遇到问题:按理解,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以及360浏览器效果都是每隔一秒输出数字是正常的,但是在一个非常老的谷歌版本中(版本 28.0.1500.72)测试是四秒之后直接全部输出,当str_repeat()函数的第二个参数设置成1020及以上数字的时候,又是一秒展示一个数字。在360兼容模式下无法输出。

代码示例2:关闭php.ini文件的output_buffering配置,重启apache。

for($i=1; $i<5; $i++){
echo str_repeat($i,1).'<br>';
//ob_flush();//若开启这行代码,会报failed to flush buffer。因为buffer已关闭
flush();
sleep(1);
}
  • 1
  • 2
  • 3
  • 4
  • 5
  • 6

遇到问题:按理解,flush()函数是将echo出来的数据发送给浏览器,如果浏览器的buffer没有满,则会等脚本执行完成再展示,但是在最新版本的谷歌以及360浏览器中都是隔一秒再输出的。按这个结果理解,似乎flush函数直接让浏览器的buffer释放出来,然后展示。但是在谷歌老版本(版本 28.0.1500.72)中,却是在4秒之后一次性展示的,当str_repeat()函数的第二个参数设置成1020及以上数字的时候,又是一秒展示一个数字。实在无法理解。在360兼容模式下无法输出。

代码示例3:不关闭output_buffering配置,并设置成4096,重启apache。

for($i=1; $i<5; $i++){
echo str_repeat($i,4096).'<br>';
//ob_flush();
//flush();
sleep(1);
}
  • 1
  • 2
  • 3
  • 4
  • 5
  • 6

说明:当str_repeat()的第二个参数为3997到7996时,会一秒输出两个数字,说明设置有效,并且浏览器的buffer是8000(个人理解<br>占了四个字节)字节。但是当小于3997时,$i<10时,是四个数字输出一次,这个位置较难理解,实际数据传输是这样的: 
第一次echo的数据在php的buffer -> 
第二次echo的数据与第一次数据相加,大小大于4096,输出给浏览器,但相加小于8000,浏览器不输出 -> 第三次echo数据在php的buffer -> 
第四次echo数据传送给浏览器,浏览器的buffer大于8000,展示出来。

代码示例4:关闭output_buffering配置,重启apache。

for($i=1; $i<5; $i++){
echo str_repeat($i,7996).'<br>';
//ob_flush();
//flush();
sleep(1);
}
  • 1
  • 2
  • 3
  • 4
  • 5
  • 6

说明:该代码只是为了测试浏览器的buffer大小,最新谷歌浏览器以及360浏览器设置成7996及以上数字时,会一秒输出一个数字。

代码总结: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以及360浏览器中,对flush函数的处理似乎是将浏览器的buffer也抛出直接展示。

周边函数

ob_start() : 激活php output_buffering机制,在不写参数情况下,ob_start()将php buffer空间设置 
到了足够大 ,只有脚本执行结束,或者调用ob_end_flush函数,才会把数据发送给客户端浏览器。ob_start()函数内的参数可以设置output_buffering大小及输出机制。具体可以查看手册。 
ob_end_flush与ob_end_clean:都会关闭ouput_buffering机制。不同的是,ob_end_flush只是把php buffer中的数据传送到浏览器,而ob_clean_clean将php bufeer中的数据清空,但不发送给客户端浏览器。 
还有更多周边函数,不在这里一一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