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的生命周期
综述
1. 只有当一个类被切实使用到的时候才会被加载到虚拟机中(例如:new, 方法调用, A a = null;不算)
2. 若在加载一个类的过程中,有其他类被切实使用到,则会被一同级联加载到JVM中。
3. 当一个类中的某个符号被第一次使用到时,该类才会被初始化;当类被加载时,它并未被初始化。
4. 初始化顺序:
静态函数/变量初始化(Textual Order)
实例成员变量初始化
构造函数
加载(Loading)
1)类加载器通过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2)字节流-> 方法区运行时数据结构
3)在方法区生成java.lang.Class 对象 (作为这个类在方法区的入口)
验证 (Verification)
确保Class字节流中包含的信息符合当前JVM的要求,且不会危害虚拟机安全
1)文件格式验证 (验证字节流是否符合Class文件格式规范)
2)元数据验证(对元数据进行语义校验,确保符合Java语法)
3)字节码验证(对类的方法体进行校验,确保符合语义和逻辑)
4)符合引用验证(对类中的符号引用进行校验,以确保解析动作可正常执行)
准备(Preparation)
为类变量的静态字段在方法区分配内存并设置零值的阶段
1. 进行内存分配的对象仅包括类变量的static字段
2. 初始化的为变量的零值,而非默认值
解析(Resolution)
JVM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包括
类/接口、字段、类方法、接口方法、方法类型、方法句柄、调用点限定符
初始化(Initialization)
执行<clinit>()方法的过程
1. <clinit>()方法是由类变量的赋值动作和static语句块合并产生的;合并后的顺序即自然语句顺序(Textual Order);static语句块只能访问定义在该语句块之前的变量,定义在其后的变量只能赋值,不能访问。
2. JVM自动在子类<clinit>()方法执行之前,先执行父类<clinit>()方法
3. 若类中没有静态语句块,也没有对变量的赋值操作,则compiler可以不生成<clinit>()方法
4. 执行接口的<clinit>()方法前不需要先执行父接口的<clinit>()方法,当需要使用到父接口定义的变量时,再行初始化。
5. 接口的实现类在初始化时不会执行父接口<clinit>()方法
6. JVM保证一个类的<clinit>()方法运行时是线程安全的;但是如果执行<clinit>()的线程退出该方法,其它线程被唤醒后不会再进入<clinit>(),即:一个类加载器下,每个类型只会被初始化一次。
Reference:
https://docs.oracle.com/javase/specs/jvms/se6/html/ClassFile.doc.html#9766
http://www.programcreek.com/2013/01/when-and-how-a-java-class-is-loaded-and-initialized/
http://www.programcreek.com/2011/10/java-class-instance-initializers/
http://*.com/questions/7560721/when-does-the-jvm-load-cla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