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狗大战:到底谁的智力更胜一筹

时间:2022-08-02 19:42:31

猫和狗究竟谁更聪明?现在,这个永恒的争论似乎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科学家们最近通过对脑力商数的研究,给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确定的答案。

到底怎样算“聪明”

比较不同物种的智力水平是很难的一件事,虽然并不乏此类试验,而且人们也的确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测试手段,但这种测试想要做到绝对“公平”而有意义,仍然十分困难。比如说,要想弄清楚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豚与生活在陆地上的马,到底谁更聪明,这单单从操作上就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猫与狗的较量,比起海豚与马而言,似乎是简单多了,但我们仍然有一个问题,就是它们“各有所长”:狗是以速度见长的天生运动员,而猫则更擅长使用它们灵活的爪子摆弄东西。所以,如果测试项目需要奔跑,狗就占不少便宜,而侧重于操纵杠杆一类的活动,猫会更占优势。对此,达尔文早已快刀斩乱麻地下了个结论:“智商的高低,取决于一个物种完成自己生存所需活动的能力。”不过有人就会问了,照这样的话,一切在漫长历史中得以健康生存并繁衍的物种,都应该是同样聪明的啦?

脑子重不一定聪明

为了避开物种差异的问题,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们开始另辟蹊径。于是,新的理论诞生了:大脑越大(越重),则智商越高,因为更大的大脑拥有更多神经元和更多神经联结,这就意味着更充裕的信息储存空间以及更快的运行速度。以人脑为例,1500立方厘米的大脑比1400立方厘米的大脑平均要多出6亿个皮层神经元。因此人们推论,拥有更大(更重)大脑的动物会更聪明。

根据这一论点,按脑量比较,人(大脑平均重量1400克)比狗(72克)聪明,而恒河猴(97克)则介于两者之间。这样的结论也恰好符合我们对这几个物种智商的一般印象。不过单单根据大脑的绝对重量(或体积)这一指标来推算智商显然也是不够准确的,否则的话,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就该是鲸鱼了(大脑平均重量为7800克)。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大体积的动物需要更大的大脑来控制其众多肌肉群的活动,以及处理感觉信息——皮肤的表面积越大,用来处理触觉、冷热和疼痛等感觉所需的大脑皮层神经元就越多。所以,大脑的重量并不是与智商成正比的。

此EQ非彼EQ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心理学家Harry J.Jerison创立了一种独树一帜的智商评测指标——脑力商数(Encephalization Quotient, 即EQ,注意在本文中它不是情商哦),它是动物大脑实际重量与该种动物大脑预期重量的比值,而大脑预期重量是根据这种动物的体重所得出的一个理论平均值。这一指标便很好地解决了上文中所提到的问题。

依据脑力商数指标,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是人类,紧随其后的是大猩猩,鼠海豚,以及大象。狗的EQ比大象略低一点。猫的EQ比狗更低,之后则是马,羊,小鼠,大鼠,以及兔子。总体来说,作为掠食者的动物(如肉食动物)要比草食动物更聪明(毕竟你不需要与一片叶子拼智商才能吃了它)。

越交往越聪明

另一个影响动物智商的因素是其社会化程度。生活在社会性群体中的动物,其EQ比独来独往的动物要更高,因此也更聪明。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社会性动物会经常与其他个体发生联系,因此它们需要处理的问题也更多。这也进一步佐证了狗比猫聪明这一结论,因为狗的社会化程度更高,它们与其他个体的互动更多,需要处理更复杂的行为。

而来自牛津大学的Suzanne Shultz与Robin Dunbar为我们带来了更惊人的消息。他们试图了解,物种的演变与进化是否会对脑力商数这一指标造成影响。比如说,当我们驯养某种动物,尤其是将其作为伴侣动物来驯养,我们会对其提出新的需求。这些需求中也包括了对其社会化程度的需求,比如我们希望狗能够学习如何与人交流,了解人的手势和语言等。在这一方面,狗所承受的压力要比猫更大,因此,狗的EQ要比猫增长得更快。其实这事想想也容易理解,咱的祖先肯定更喜欢养听话的狗,一辈一辈传下来,狗就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这一点已经由牛津大学的研究者们通过对511种不同的物种样本进行考察研究而得到确认,这些样本甚至涵盖了仅存化石的已灭绝物种。就EQ指标而言,狗的智商在被人类驯化之后得到了相当大的增长,而现代的猫的智商与它们刚刚被人类驯化时的祖先相比,并无太大差别。这也就意味着,狗不仅比猫聪明,而且它们之间的智商差距正在变得越来越大。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少会听说有“警猫”或“搜救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