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检察院派驻乡镇检察室的健康发展 z

时间:2021-07-05 19:16:01
时间:2011-03-22 10:08  作者:祝志方  新闻来源:正义网 浅析基层检察院派驻乡镇检察室的健康发展 z

  一、前言

  在我国,基层检察院派驻乡镇检察室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批乡镇检察室应运而生,不可否认,
乡镇检察室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提升检察机关基层工作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进展,90年代初期各地检察室普遍露出一些弊
端:盲目设置、一哄而上,权限范围过宽、过滥且又缺乏有效管理、制约;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低,工作极不规范,越权办案、非法插手经济纠纷、变相羁押等现象时
有发生。[1] 90
年代中后期,乡镇检察室纷纷被撤销。近年来,全国各地检察机关乡镇检察室建设工作又在铺开,这并非历史的倒退,而是契合了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契
合了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契合了检察机关的本质属性,契合了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的需要,契合了基层检察院建设的需要。当然,加强和规范乡镇检察室就是对原
有检察室进行适当扬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严格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严格按照党*、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对乡镇检察室进行重新定位和
严格规范,赋予检察室新的时代内涵。

  二、目前我国乡镇检察室的主要类型

  我国乡镇检察室的自上世纪80年代建立至今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职能型检察室。

  职能型检察室是上个世纪80年代设立的检察室的基本形态,它符合当时经济发展态势,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乡镇检察室为例,设立的初衷在于打击乡镇
迅速发展中引起的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案件。这种模式存在的前提是有“案”可办,随着刑法、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乡镇企业的转制和乡镇权力的规范运行,这种单
一的模式就面临着“无案可办、无所事事”的局面,在结构设置上,该检察室受派出院的直接领导并对其负责,其地位与院内设业务部门并列,职能的针对性决定了
检察室在享有对贪污贿赂案件受理、立案、侦查的同时,又要接受院反贪局的业务指导、赃款赃物收缴等统一管理,但是这种犯罪侦查一体化的*不利于乡镇检察
室本身优势的发挥,而且存在职能片面的劣势。

  (二)服务型检察室。

  服务型检察室是我国各地近年来设立检察室的一种主要模式。如从化的检察服务室、佛山的检察工作办公室,该种模式的职能定位是接待当事人的申诉、
进行法律宣传、开展专项预防、息诉等并将阳光检务工作纳入其工作范围,以听取民生、民声、民诉,更多的是为检察机关的职能部门服务,对检察业务工作需要移
交职能部门处理,服务型检察室承担“服务、协调”的作用,没有独立的编制,性质上属于“非典型的乡镇检察室”。实践中,乡镇检察室挂靠在乡镇一级*,需
要地方党委*的支持、检察院通过每月的座谈走访了解群众诉求、解决民生问题,这种“有案办案、无案服务”的模式很大程度上使检察室处于空置的状态。

  (三)综合型检察室。

  综合型检察室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双重领导,检察室除了接受派出检察院的领导,还需要接受当地乡镇党委的领导,这种模式的优势比较明显,不仅容易
得到当地党委*的支持,有利于各项检察工作的开展,而且职能比较齐全,更容易融入基层,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但是综合型检察室不符合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
权力架构,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其职能就要立足于检察职能,接受乡镇党委的领导并不符合权力层级划分规定。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乡镇检察室在双重领导
*下,非常容易被异化,成为当地乡镇*的一个职能部门。2008年,海南省由省级检察院推动乡镇检察室构建,在规范运行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三、发展乡镇检察室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我们知道在具体实践中,乡镇检察室积极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为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同时,乡镇检察室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法律地位不明确。

  我国《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虽然勉强可以作为设立乡镇检察室的依据,但条例只是一个原则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相比而言,人民法
院派出法庭和*机关派出所的法律地位就非常明确,《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地区、人口和案件情况可以设立若干人民法庭”。全国人大常
委会通过的《*派出所组织条例》规定;“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财产,保障公民权利,市县*局可以在辖区内设立*派出所。”相对
于人民法院组织法和《*派出所组织条例》而言,高检院颁布的“内部工作条例”,其效力明显存在差别。乡镇检察室只能长期根据“内部工作规定”探索性地开
展工作,机构设立及工作职能均缺乏法律依据,是乡镇检察室工作中的最大问题和困难。

  (二)职能定位不清晰。

  近年来,新设立的镇(街)检察室由于没有法定职责和明确的职能定位,往往只是被动地协助派出检察院开展业务工作,工作的主动性、机动性和独立性
都不强,部分驻镇(街)检察室工作流于形式,成效不大。[2]在没有明确职能定位和硬性工作职责的情况下,乡镇检察室大多只能开展法制宣传、犯罪预防、参
与综治等一些“软任务”,或者协助党委*处理一些检察职能以外的事情,并没有突出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协助查办职务犯罪、强化执法监督等职能。同样作为基
层派出机构,人民法庭具有明确的裁判职能,派出所具有治安、户政管理职能,乡镇司法所也具有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职能。这些派出机构在扎根基层、
面向群众的同时,都具有十分独特而清晰的职能定位,能够直接服务于乡镇基层发展大局,具有其上级机关无法取代的优势。而乡镇检察室因为职能定位方面的缺
陷,工作职能不明确,不少乡镇党政领导甚至基层检察长也认为乡镇检察室可有可无、作用不大。

  (三)内部管理不规范。

  目前,各基层检察院对乡镇检察室的管理比较松散,缺乏规范。有的由具体业务部门协调管理,如反贪局、控申部门等;有的由政工部门或办公室等综合
部门统一协调管理,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部门。在人员的管理上尚存有漏洞,一些乡镇检察室的工作人员除本单位的人员外,还聘请了乡镇*、村委会等社会
人员,即使是本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大多以兼职为主,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派出院工作,而无法顾及乡镇检察室工作,对这些人员如何进行规范管理尚不明确,即使管
起来,也往往流于形式。另外,由于上级院未将乡镇检察工作列入考核的范围,各基层院在设置乡镇检察室,将更多的精力集中本院各条线有考核指标的工作上,而
对乡镇检察室如何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如何实行规范管理却较少涉及,结果是想管就管、不想管也没什么大问题,反正未列入上级考核范围,不会对全院总体工作造
成什么影响。这样,管理上的不到位,使乡镇检察室不能走上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严重制约了其健康有序开展。

  (四)保障机制不健全。

  正是由于设立乡镇检察室的法律依据不足,导致检察室的设立与否完全取决于地方党委*的认同程度和支持程度,就各地的情况来看,乡镇检察室普遍
设置在乡镇*的办公用房中,甚至临时暂借的办公场所,无法保证检察机关的独立地位,也影响了村民举报的积极性。此外,人员经费不足也是制约乡镇检察室发
展的重要因素,很多基层检察机关长期超负荷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再设立乡镇检察室,即使经费问题能够解决,人员编制问题也很难解决。况且检察室需要在远离
机关,能独当一面的工作人员,这在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的欠发达地区符合要求的人员就更加少了。这些实际困难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的整体执法效能和执法形象,不
利于乡镇检察室的发展壮大。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说明乡镇检察室工作尚且在探索中发展,另一方面说明乡镇检察室的建设更应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设置、用心探索、努力完善,尤其是在设置之初必须就明确乡镇检察室的工作职责、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

  四、加强乡镇检察室建设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加强乡镇检察室建设,是当前各地在“重心下移,检力下沉,把法律监督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思路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是检察机关深化“三项重点工作”,更好地向农村延伸检察职能,服务大局、服务基层的必要手段。

  (一)加强乡镇检察室建设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的需要。

  过去乡村可监督的资金和经济活动十分有限,随着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强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农村的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乡
村基层组织的资金等与过去相比大大增加,如卖地款、拆迁款、项目款、补助款、移民款等,乡村*的经济决策权和行政管理权也随之得以扩大。如果检察机关监
督不到位的话,村民哪能监督到,村*职务犯罪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各种涉农犯罪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农民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保护这不仅阻碍了
*强农惠农目标的实现,还影响了农村干群关系的和谐、农村社会稳定,滋生了许多新的矛盾,乡镇检察室通过收集乡村*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参与农村综合治
理,宣传检察机关性质、职能以及举报、申诉的方法等,有效激发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有效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和水平,服务*新农村建设。

  (二)加强乡镇检察室建设是完善基层司法工作机制、加强权力制衡的需要。

  目前,法律监督最大的需求在乡镇,最薄弱的环节也在乡镇。有些基层地区,由部分*的腐败行为以及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所引发的“官民”矛盾、
“警民”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和疏导,导致农村群体性事件频繁,这与法律监督不力有很大关系。而强化法律监督必须要有阵地,法院、*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在
乡镇分别设有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部分工商、税务、土地等行政派出机构也一应俱全有自己的基层“阵地”,而检察机关缺乏类似的机构,广大乡镇成为法
律监督的盲点。从社会控制角度来看,农村社会秩序缺乏科学而完善的法制治理机制,尤其是治理结构中的法律监督权仍处于基本缺失的状态,未能实现完整意义上
的(对行政、审判行为的)分工制衡机制。[3]可见,现阶段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适当地扩大检察工作在广大农村的覆盖面,使检察资源配置落实到农村,是
健全中国特色农村司法体系的必由之路,而乡镇检察室无疑是建设乡镇法律监督主阵地的最好载体。 

  (三)加强乡镇检察室的建设是扩大检察工作影响的需要。

  我国的司法*本身决定了检察机关职能属性处于司法程序的中间地带,较难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加上检察机关特殊的职能,导致检察社会化程度较
低,在基层在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甚至*,对检察院究竟是干什么的、到底管辖哪些事情知之甚少。不少同志可能也亲身经历过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有群众
就认为检察院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负责检查的单位,更有甚者认为检察院是“检查身体”的地方。乡镇检察室的最大优势在于贴近群众,贴近基层,法律监督职能延伸
到广大农村,在检察机关与乡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加强了检察机关和农民群众的联系,由于乡镇检察室是检察机关的派驻机构,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成为辖区
群众关注的焦点。乡镇检察室通过接受控申举报、查办职务犯罪、开展犯罪预防、进行法制宣传、提供法律咨询等,加强与辖区党委、*的联系,密切与农民群众
的联系,赢得辖区人民的信任,从而扩大检察机关在农村的社会影响力。

  (四)加强镇检察室建设是检察机关自身发展的需要。

  基层检察院建设在检察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目前,虽然基层检察院经历了30
余年的发展,但是基层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能力、队伍建设水平尚不高,特别是由于检察工作的专业性和相对独立性,基层检察院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谋划
工作,把群众关注点作为检察工作着力点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法治需求。适时发展乡镇检察室,发挥检察室贴近基层,贴近群众
的作用,既有利于基层检察机关畅通监督渠道,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检察机关的基层知晓率和认可度,走检察专业化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之路,又可以让检察人员直接
面对基层群众,接受他们的评议和监督,提高检察队伍的群众工作水平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执法公信力和检察机关形象。

  五、加强和规范乡镇检察室的对策与建议

  检察事业的基础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发展希望也在基层,因此,加强乡镇检察室建设是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大势所趋。

  (一)完善乡镇检察室设置法律依据。

  检察机关派出机构设置依据的完善,正常的唯一的办法是通过立法途径来解决,用权力机关的决定和法律的规定代替多年来习惯采用的*的“批示”
和有关单位的“支持”的不正常做法,才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正确途径。[4]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进行修订,明确乡镇检察室的法律地位
和职能。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二条中增加一款“县一级人民检察院根据行政区域内各乡镇(街道)人口和案件情况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检察室。派出检察室是基
层人民检察院的组成部分,其履行职能的活动视为基层人民检察院的活动。派出检察室的职能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另行规定。”

  (二)合理定位乡镇检察室职能。

  乡镇检察室职能的设置要避免两个倾向。第一,不能泛化,不能超越检察职能大包大揽,避免什么都做最后什么都做不好。第二,不能虚化,不能停留在
简单的挂牌成立一个机构浅层面上,应该赋予检察室一定的实际职权。[5]驻镇(街)检察室除具有接受举报、控告、申诉、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参与综合
治理等职能,还具有立案监督、侦查监督、职务犯罪初查、监督配合社区矫正、民行检察监督、不起诉人员帮教等职能。[6]

  1、以强化法律监督为职能基础。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乡镇检察室是检察机关在乡镇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眼睛和触角。过去在检察工作中,没
有设立乡镇检察室的地区,对发生在基层派出所、人民法庭等机构破坏法律统一实施的行为很难进行法律监督,设立乡镇检察室的地区,也存在不敢监督、不善监
督、不依法监督、不规范监督的问题。乡镇检察室的建设必须以强化法律监督为职能基础,赋予乡镇检察室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诉讼监督等监督权能,与基层
派出所、人民法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乡镇司法体系。

  2、以承办刑事案件为职能补充。现有基层检察室的工作情况来看,乡镇检察室的职责包括收集职务犯罪线索、职务犯罪预防、法制宣传教育、综合治
理、社区矫正等,总体而言,涉及内容广泛,但虚而软,难以产生像执法办案这一刚性权利所带来的明显效果,其最终被群众的接受度、认可度也难以预料。而当前
基层派出所和人民法庭都有承办刑事案件的职能,笔者认为基层检察室也未尝不可尝试,可以将批捕、起诉职能一定程度地下放,由检察室承办辖区内刑事案件后提
交提交检察长(或检委会)审批,通过这种刚性权利的赋予、实质性职责的履行充实基层检察室的工作内容,让基层检察室有作为、有地位,提高基层检察权履行的
公信力和实效。

  3、以服务业务部门为职能载体。检察室不是检察院,在适当延伸和扩展检察室职能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检察室与派出院内设部门的关系,特别是检察室
与业务部门的业务重叠关系,如乡镇检察室拥有民行、控申检察职能后,检察室与院民行科、控申科的关系等。有学者认为,赋予检察室的民行、侦监、监所、控申
等职能,从性质上看并不需要一种完整的权能,而是在充分发挥检察室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优势的前提下的部分权能。[7]笔者赞同这种观点,如检察室可以受理
民事行政检察申诉,可以办理辖区内的民事行政“不立案、不提抗、不抗诉”等息诉案件和促进双方当事人和解的案件,但不承担上级民行检察部门的交办案件和辖
区内的抗诉案件,可以接受群众举报、控告、申诉,接待群众来访,可以发现、受理职务犯罪案件线索,但不承担职务犯罪案件的初查、立案等工作,乡镇检察室应
更多的配合内设业务部门办理案件。

  (三)明确乡镇检察室设置原则。

  1、重点设置原则。由于我国地区差异大,各乡镇情况各异,人口数量、素质、地理环境、工商交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设立检察院派出机构必须坚持因其所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有重点地设立,不宜遍地撒网,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浪费。

  2、慎重稳妥的设置原则。乡镇检察室的工作法律性和政策性比较强,涉及到基层院及相关单位的人、财、物。因此,要统筹兼顾,慎重稳妥,做到成熟一个,设立一个,搞好一个。

  3、目标管理高效的设置原则。乡镇检察室的工作效果效率,直接关系到乡镇的利益,关系到检察机关的声誉。因此,要加强对派出机构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引入竞争机制,为乡镇的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成绩。

  (四)科学健全组织*结构。

  1、人员编制。乡镇检察室的检察人员,应当由基层检察院从本院具有检察人员资格的人员中择优挑选,严禁从社会上聘请人员,人员配置上原则上不少
于3人,考虑到各地的情况不一样,人员编制少的检察院可以将侦监、民行、控申、预防等职能部门人员抽调1人挂靠检察室,挂靠人员接受原科室和检察室的双重
领导,定期与检察室进行业务联络,挂靠人员和检察室并非松散的联络,也不是兼职人员,是明确工作责任、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的专职人员。

  2、机构设置。乡镇检察室的设置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既有办公设施等硬件建设,又有运行流程、制度保障等方面的软件配套。在建立乡镇检察室办
公楼有困难的地方,应积极寻求当地*的支持,解决好办公用房。管辖人口20万以上的乡镇检察室应有专门的办公楼,并配齐人员,配备车辆,常年办公。在暂
不具备设立固定乡镇检察室的地方,可先设立巡回检察室(检察工作联络站),逐步向乡镇检察室过渡。

  3、管理*。乡镇检察室作为检察院派驻乡镇的工作机构,与派出院其他内设部门相平行,行政与业务受检察长(分管副检察长)的直接领导;财产与
财务管理上,乡镇检察室的财产由派出院统一配备,财务统一管理,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统筹解决;在业务上,乡镇检察室根据检察一体化的要求,与其他业务部门
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对于乡镇党政机关来说,乡镇检察室属于检察机关的一部分,具有独立性,乡镇一级政权机关要确保乡镇检察室的独立地位,防止乡镇检察室
承担许多不应承担的任务,保证主要职能不被异化,使乡镇检察室真正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严格规范乡镇检察室管理。

  坚持设立与管理并重,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把加强乡镇检察室的规范管理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努力形成“体系健全、管理规范、制度完善、运转有
序”的*和机制。上级院要对下级院的乡镇检察室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评比,而派出院要对检察室对集体和个人的工作业绩,按照全院标准统一考评,确保做到检察
室工作不游离于全院管理之外。

  1、构建“五个一”模式。即“一块牌子”:挂一块乡镇检察室的牌子;“一只箱子”:专门设立方便群众控告申诉举报的信箱;“一个办公场所”:用
于专门接待群众来访的工作场所;“一个检务公开栏”:在所在乡镇综治办外围设置检务公开宣传栏;“一张检民联系卡”:公布检察室工作人员联系电话和举报受
理、队伍监督热线电话,方便群众联系。

  2、规范工作制度。一是建立接待登记制度,规范接待程序,做到有接待记录、有工作日志、有反馈意见;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各检察室必须及时将相关
案件信息报送派出检察院;三是建立季度例会制度,及时互通检察室工作情况。四是建章立制,使乡镇检察室在业务工作中有章可循,使各项制度成为乡镇检察机构
行使部分检察权的可靠保证。如建立干警岗位责任制、办案工作制度、办案纪律制度、联系服务制度、请示汇报制度、各种登记表簿制度等等,通过制度来实行对
人、对事、对物、对案的规范管理。

  3、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在管理上,由政工、监察室(检务督察室)负责监督检查,可通过绩效考核管理的方式来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在设置考核标
准上,应该把乡镇检察室的工作业绩,作为量化考核的重点,分别从工作纪律、办案纪律的执行情况、工作业绩及当地相关部门的评价、群众满意测评等几个方面进
行考核评比。

  总之,乡镇检察室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桥梁和坚实平台,虽然目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和困难,但乡镇检察室无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各地的试点经验总结中,乡镇检察室将会循着规范有序的目标健康发展。

  注释:

  [1]曹志瑜,乡镇检察室的立体解构与回溯性发展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

  [2]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检察机关派出机构*研究,人民检察

  2010年第9期

  [3]曹志瑜,乡镇检察室的立体解构与回溯性发展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

  [4]童建明、万春主编,《中国检察*改革论纲》,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

  [5]李铭:“乡镇检察室职能的合理定位”,载《海南日报》2009年1月13日

  [6]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检察机关派出机构*研究,人民检察

  2010年第9期

  [7]邵长生,重构乡镇检察室,人民检察,2009年第2期

  (作者单位:湖南省汝城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