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一):记一次k一近邻算法的学习与Kaggle实战

时间:2021-04-09 17:35:04

本篇博客是基于以Kaggle中手写数字识别实战为目标,以KNN算法学习为驱动导向来进行讲解。

  1. 写这篇博客的原因
  2. 什么是KNN
  3. kaggle实战
  4. 优缺点及其优化方法
  5. 总结
  6. 参考文献

写这篇博客的原因

写下这篇博客,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记录和督促自己学习机器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将以前的博客翻来看看,重新回顾知识。

什么是KNN?

在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中,k-近邻算法(以下简称:KNN)是一种常用的监督学习中分类方法。KNN可以说是机器学习算法中最简单的一个算法,我希望它能带领大家走进机器学习,了解其中最基本的原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KNN的工作机制非常简单,它是一种处理分类和回归问题的无参算法,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某种距离度量,计算出测试集与训练集之间的距离,选取前k个最近距离的训练样本,从这k个中选出训练样本中出现最多的类型来作为测试样本的类型。

k-近邻算法的一般流程 :

(1)收集数据: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2)准备数据:格式化数据格式。

(3)分析数据: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4)训练算法:K-近邻算法不涉及训练。

(3)测试算法:计算错误率。

(3)使用算法:输入样本数据,进行分类。

名词解释与案例分析:

以手写数字识别为例进行说明:

训练集:一组有标签的数字图像,即每张图片,我们都对它进行了标注,表明这张图片所显示的数字是多少。在本案例中,所有的图片都是以矩阵的形式保存在数据集中。

测试集:一组没有标签的数字图像,即给出了一组图片,但是并没有对它进行标注,即它的类型是什么,我们也不清楚。

分类:比如手写数字识别中,给出一张图片,我们可以清楚的分辨,上面所写的数字,但是计算机,并不能有效的识别出来,因此机器学习的一个应用便是让计算机从已知分类情况,推断未知情况的类别。

回归:拿函数来说,一个函数在图像上是连续,且有一定规律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函数去算出未知的情况。计算机就是通过已知情况,然后模拟生成一个函数,去拟合这样一个模型,从而推断出未知的情况。

距离度量:欧式距离、曼哈顿距离、切比雪夫距离。

样本:在本篇博客中,每个样本就是一张数字图片,测试集中的样本集,即每一张测试样本都是没有分类的。而训练集中的样本集,都是有明确的分类。

这里,博主只是使用了最基本的KNN算法进行手写数字识别,通过计算欧式距离,达到计算机对手写数字识别和分类。

kaggle实战

在Kaggle中,有一场比赛是knowledge类型的。嗯,就决定是你了!

首先从Kaggle中下载训练集及测试集。点开训练集,可以看见训练集是由42000张数字图片组成,我们可以将它转换为一个420001的标签矩阵和一个42000784的像素矩阵。(注:normaling函数和toInt函数是对返回的数据进行格式化。后面会对函数进行说明。)

机器学习(一):记一次k一近邻算法的学习与Kaggle实战

机器学习(一):记一次k一近邻算法的学习与Kaggle实战

机器学习(一):记一次k一近邻算法的学习与Kaggle实战

机器学习(一):记一次k一近邻算法的学习与Kaggle实战

# 读取Train数据
def loadTrainData():
filename = 'train.csv'
with open(filename, 'r') as f_obj:
f = [x for x in csv.reader(f_obj)]
f.remove(f[0])
f = array(f)
labels = f[:,0]
datas = f[:,1:] # print(shape(labels)) return normaling(toInt(datas)), toInt(labels)

打开测试集。因为测试集并没有分类,因此并没有标签。所以可以将这个测试集转换为28000*784的像素矩阵。

机器学习(一):记一次k一近邻算法的学习与Kaggle实战机器学习(一):记一次k一近邻算法的学习与Kaggle实战

#读取Test数据
def loadTestData():
filename = 'test.csv'
with open(filename, 'r') as f_obj:
f = [x for x in csv.reader(f_obj)]
f.remove(f[0])
f = array(f) return normaling(toInt(f))

前面提到的normaling函数是为了将数据集进行归一化,归一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数据指标之间的可比性,防止某些数据过大,导致分类结果的偏差较大。

#归一化数据
def normaling(dataSet):
minVals = dataSet.min(0)
maxVals = dataSet.max(0)
ranges = maxVals - minVals m = dataSet.shape[0] denominator = tile(ranges, (m, 1))
molecular = dataSet - tile(minVals, (m, 1)) normData = molecular / denominator return normData

而toInt函数是因为从csv文件中得到的数据都是字符串类型,但是测算距离度量是对于数值类型的,因此需要将字符串类型转换为数值类型。

#字符串数组转换整数
def toInt(array):
array = mat(array)
m, n =shape(array)
newArray = zeros((m, n))
for i in range(m):
for j in range(n):
newArray[i,j] = int(array[i,j])
return newArray

那么KNN算法的核心就是通过计算测试集中每一个测试样本与训练集的距离,选取与测试集最近的k个训练样本,再从这k个样本中,选取出现最多的类型作为训练样本的类别。因此计算测试样本和训练集之间的距离如下面代码所示:

# 核心代码
def k_NN(inX, dataSet, labels, k):
dataSetSize = dataSet.shape[0]
diffMat = tile(inX, (dataSetSize, 1)) - dataSet
sqDiffMat = diffMat**2
sqDistance = sqDiffMat.sum(axis=1)
distances = sqDistance**0.5 sortDisn = argsort(distances) # print("sortDisn shape: ",sortDisn.shape)
# print("labels shape:",labels.shape) classCount = {}
for i in range(k):
# print(sortDisn[i])
# print(type(sortDisn[i])) vote = labels[sortDisn[i]] # print("before :",type(vote))
vote = ''.join(map(str, vote))
# print("after :", type(vote)) classCount[vote] = classCount.get(vote, 0) + 1 sortedD = sorted(classCount.items(), key=operator.itemgetter(1),
reverse=True)
return sortedD[0][0]

将以上的代码进行整合,即可把测试集的数据进行分类。

#!/user/bin/python3
# -*- coding:utf-8 -*-
#@Date :2018/6/30 19:35
#@Author :Syler
import csv
from numpy import *
import operator
# 核心代码
def k_NN(inX, dataSet, labels, k):
dataSetSize = dataSet.shape[0]
diffMat = tile(inX, (dataSetSize, 1)) - dataSet
sqDiffMat = diffMat**2
sqDistance = sqDiffMat.sum(axis=1)
distances = sqDistance**0.5 sortDisn = argsort(distances) # print("sortDisn shape: ",sortDisn.shape)
# print("labels shape:",labels.shape) classCount = {}
for i in range(k):
# print(sortDisn[i])
# print(type(sortDisn[i])) vote = labels[sortDisn[i]] # print("before :",type(vote))
vote = ''.join(map(str, vote))
# print("after :", type(vote)) classCount[vote] = classCount.get(vote, 0) + 1 sortedD = sorted(classCount.items(), key=operator.itemgetter(1),
reverse=True)
return sortedD[0][0] #读取Train数据
def loadTrainData():
filename = 'train.csv'
with open(filename, 'r') as f_obj:
f = [x for x in csv.reader(f_obj)]
f.remove(f[0])
f = array(f)
labels = f[:,0]
datas = f[:,1:] # print(shape(labels)) return normaling(toInt(datas)), toInt(labels) #读取Test数据
def loadTestData():
filename = 'test.csv'
with open(filename, 'r') as f_obj:
f = [x for x in csv.reader(f_obj)]
f.remove(f[0])
f = array(f) return normaling(toInt(f)) #归一化数据
def normaling(dataSet):
minVals = dataSet.min(0)
maxVals = dataSet.max(0)
ranges = maxVals - minVals m = dataSet.shape[0] denominator = tile(ranges, (m, 1))
molecular = dataSet - tile(minVals, (m, 1)) normData = molecular / denominator return normData #字符串数组转换整数
def toInt(array):
array = mat(array)
m, n =shape(array)
newArray = zeros((m, n))
for i in range(m):
for j in range(n):
newArray[i,j] = int(array[i,j])
return newArray #保存结果
def saveResult(res):
with open('res.csv', 'w', newline='') as fw:
writer = csv.writer(fw)
writer.writerows(res) if __name__ == '__main__':
dataSet, labels = loadTrainData()
testSet = loadTestData()
row = testSet.shape[0] # print("dataSet Shape:",dataSet.shape)
# print("labels Shape before",shape(labels))
labels = labels.reshape(labels.shape[1],1)
# print("labels Shape after reshape ", shape(labels))
# print("testSet Shape",testSet.shape) resList = []
for i in range(row):
res = k_NN(testSet[i], dataSet, labels, 4)
resList.append(res)
print(i)
saveResult(resList)

那么把这个数据结果提交到Kaggle上,结果如何呢?

机器学习(一):记一次k一近邻算法的学习与Kaggle实战

机器学习(一):记一次k一近邻算法的学习与Kaggle实战

总的来说,这次结果还是很满意的。毕竟KNN算法算是机器学习算法中比较基础的一个算法,能够达到97.185%的准确率,且有66%的排名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啦~

优点:

简单、易于理解,易于实现,无需训练。

适合对稀有事件进行分类。

特别使用于多分类问题,KNN比SVM的表现更好。

缺点:

KNN算法是基于实例的学习或者说是一种“懒惰学习”。使用算法的时候,我们必须有尽量接近实际数据的训练样本数据,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它并没有训练模型这样一个步骤,导致它必须保存所有数据集。一旦数据集很大,将导致大量的存储空间。而且加上每次对样本的分类或回归,都要对数据集中每个数据计算距离值,实际使用会非常耗时。其次,它受“噪声”影响很大,尤其是样本不平衡的时候,会导致分类的结果偏差很大。加上它的另一个缺陷是无法给出任何数据的基础结构信息,并不能知道测试集与训练集之间具有什么特征。

优化方法

现在KNN算法的改进主要分成分类效率和分类效果两方面。

一种流行的增加精准率的方法是使用进化算法去优化特征范围。

另一种则是通过各种启发式算法,去选取一个适合的K值。

不管是分类还是回归,都是根据距离度量来进行加权,使得邻近值更加平均。

总结

KNN算法对于分类数据是最简单最有效的算法,它能帮助我们迅速了解监督学习中的分类算法的基本模型。

参考

《机器学习实战》

《机器学习》

*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578534869/machine-learning

(欢迎follow,互相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