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书写执行一个功能的函数时,经常需要在其中写入与功能不是直接相关但很有必要的代 码,如日志记录,信息发送,安全和事务支持等,这些枝节性代码虽然是必要的,但它会带 来以下麻烦:
枝节性代码游离在功能性代码之外,它下是函数的目的,这是对OO是一种破坏
枝节性代码会造成功能性代码对其它类的依赖,加深类之间的耦合,而这是OO系统所竭力避免的
枝节性代码带来的耦合度会造成功能性代码移植困难,可重用性降低
从法理上说,枝节性代码应该`监视'着功能性代码,然后采取行动,而不是功能性代码 `通知'枝节性代码采取行动,这好比吟游诗人应该是主动记录骑士的功绩而不是骑士主 动要求诗人记录自己的功绩
毫无疑问,枝节性代码和功能性代码需要分开来才能降低耦合程度,符合现代OO系统的要 求,我们可以使用代理模式完成这个要求。
代理模式的作用是:
为其它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在某些情况下,一 个客户不想直接引用另一个对象,而代理对象可以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代理模式一般涉及到三个角色:
抽象角色:声明真实对象和代理对象的共同接口
代理角色:代理对象内部包含有真实角色的引用,从而可以操作真实角色,同时代理对象 与真实对象有相同的接口,能在任何时候代替真实对象,同时代理对象可以在执行真实对 象前后加入特定的逻辑以实现功能的扩展。
真实角色:代理角色所代表的真实对象,是我们最终要引用的对象
常见的代理有:
远程代理(Remote Proxy):对一个位于不同的地址空间对象提供一个局域代表对象,如RMI中的stub
虚拟代理(Virtual Proxy):根据需要将一个资源消耗很大或者比较复杂的对象,延迟加 载,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创建
保护代理(Protect or Access Proxy):控制对一个对象的访问权限。
智能引用(Smart Reference Proxy):提供比目标对象额外的服务和功能。
通过代理类这一中间层,能够有效控制对实际委托类对象的直接访问,也可以很好地隐藏和 保护实际对象,实施不同的控制策略,从而在设计上获得了更大的灵活性。
代理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模式,其目的就是为其他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以控制对某个对象的访问。 代理类负责为委托类预处理消息,过滤消息并转发消息,以及进行消息被委托类执行后的后续处理。
代理模式实例
// 抽象角色:
abstract public class Subject {
abstract public void request();
} // 真实角色:实现了Subject的request()方法
public class RealSubject extends Subject {
public RealSubject() { } public void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 " From real subject. " );
}
} // 代理角色:
public class ProxySubject extends Subject {
// 以真实角色作为代理角色的属性
private Subject realSubject; public ProxySubject(Subject realSubject) {
this.realSubject = realSubject
} // 该方法封装了真实对象的request方法
public void request() {
preRequest();
realSubject.request(); // 此处执行真实对象的request方法
postRequest();
}
...
} // 客户端调用:
RealSubject real = new RealSubject();
Subject sub = new ProxySubject(real);
Sub.request();
由以上代码可以看出,客户实际需要调用的是RealSubject类的request()方法,现在用 ProxySubject来代理 RealSubject类,同样达到目的,同时还封装了其他方法 (preRequest(),postRequest()),可以处理一些其他问题。
另外,如果要按照上述的方法使用代理模式,那么真实角色必须是事先已经存在的,并将其 作为代理对象的内部属性。但是实际使用时,如果某一个代理要应用于-批真实角色,毎个 真实对象必须对应一个代理角色,如果大量使用会导致类的急剧膨胀;此外,如果事先并不 知道真实角色,该如何使用编写代理类呢?这个问题可以通过java的动态代理类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