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函数调用(1)
这篇博客名字起得可能太自大了,搞得自己像C++大牛一样,其实并非如此。C++有很多隐藏在语法之下的特性,使得用户可以在不是特别了解的情况下简单使用,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有时我们可能会突然间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然后去查资料,最终学到了C++的一个特性。所以很可能每个人理解的C++都有很大不同,我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跟大家分享而已。
C++的函数调用相比于C的函数调用要复杂很多,这主要是由于函数重载、类、命名空间等特性造成的。
根据Stephan T. Lavavej的介绍,C++编译器在解析一次函数调用的时候,要按照顺序做以下事情(根据具体情况,有些步骤可能会跳过的):
1) 名字查找(Name Lookup)
2) 模板参数类型推导(Template Argument Deduction)
3) 重载决议(Overload Resolution)
4) 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
5) 动态绑定(Dynamic Binding)
本篇博客主要跟大家分享下自己对Name lookup的理解。
对于编译器来说,完成一次函数调用之前,必须能够先找到这个函数。在C中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函数调用点向上找函数声明,如果能找到就匹配,如果找不到就报错。在C++中有函数重载(Function Overload)和名字空间(Namespace)的概念,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有些复杂,但非常有意思。
一、从一段程序讲起
首先,问大家个问题,在C++程序中,我们经常这样写:
#include <iostream> int main()
{
std::cout << "Hello, Core C++!" << std::endl;
}
请问:上面main函数中的语句使用了重载操作符<<,如果用普通函数调用的语法该怎么写?
显然,这个语句一共有两次operator<<函数调用。那么这两个operator<<函数调用是一样的函数吗?如果不是,区别在哪里?
OK,告诉大家答案吧,上面的代码等价于这样写:
#include <iostream> int main()
{
operator<<(std::cout, "Hello, Core C++!");
std::cout.operator<<(std::endl);
}
大家看出来了吧?第一次operator<<调用的是一个全局函数,而第二次调用的是一个成员函数。
如果再深入一些,std::endl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直觉上这就是用来换行的,可能就是一个\n。而事实上,std::endl是一个函数。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VC中std::endl的代码:
template<class _Elem,
class _Traits> inline
basic_ostream<_Elem, _Traits>&
__CLRCALL_OR_CDECL endl(basic_ostream<_Elem, _Traits>& _Ostr)
{ // insert newline and flush stream
_Ostr.put(_Ostr.widen('\n'));
_Ostr.flush();
return (_Ostr);
}
std::endl是一个全局函数,接受一个basic_ostream参数_Ostr。函数内部做了两件事情:一、调用_Ostr的put(const char*)成员函数,输出\n;二、调用_Ostr的flush()函数。其中第二步保证了ostream立即刷新,这也就是std::cout<<”\n”和std::cout<<std::endl的区别。也就只有std::endl是个函数才能完成这样的操作。
还是最开始的例子,如果写成这样:
#include <iostream> int main()
{
cout << "Hello, Core C++!" << endl;
}
编译器会提示“undeclared identifier”,因为我们没有指定任何namespace,编译器默认到全局命名空间中查找,相当于::cout << "Hello, Core C++!" << ::endl;,而程序中并没有提供的cout和endl,因此找不到。这个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
operator<<(std::cout, "Hello, Core C++!");
为什么这个语句不写成:
std::operator<<(std::cout, "Hello, Core C++!");
也能通过编译呢?毕竟operator<<是在std名字空间里,全局名字空间里面并没有,为什么没有报错呢?
二、Name Lookup的主要机制
这就要从C++标准中对于名字查找的描述说起了。C++中有三种主要名字查找机制:
a) 隐式名字查找(Unqualified name lookup);
b) 基于参数的名字查找(Argument-dependent name lookup,ADL);
c) 显式名字查找(Qualified name lookup)。
显然,如果变量和函数之前不写任何名字空间,就是隐式名字查找,此时编译器只会从当前命名空间和全局命名空间中查找;如果写了名字空间,就是显式名字查找,编译器会忠实地按照指定的命名空间去查找。
最有意思的是基于参数的名字查找,简称ADL,也叫Koenig Lookup,这种名字查找方式是C++大牛Andrew Koenig发明的。具体来说,对于一个函数调用,如果没有显式地写函数的名字空间,编译器会根据函数的参数所在的名字空间里面去查找这个函数。最新的C++标准加强了这个规则,叫Pure ADL,也就是只到参数所在的名字空间里去查找,而不到其它名字空间里查找,这样的好处是防止找到其它名字空间里具有相同签名的函数,导致非常隐蔽的bug。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
operator<<(std::cout, "Hello, Core C++!");
可以正常编译了,因为函数中有std::cout这个参数,所以编译器就会到std名字空间里去查找operator<<这个函数。
这个特点非常重要,否则C++中的操作符重载根本无法做到像现在如此简洁。可以想象下,如果每次都要去指定操作符的命名空间,语法该有多丑!仅仅通过ADL,就可以看出Andrew Koenig对于C++的贡献。
注意:
std::cout.operator<<(std::endl);
这个语句不能省略最前面的std::,这是因为C++中类本身也形成了一个名字空间(就是类名),也就是说std::cout.operator<<这个函数的名字空间是std:ostream,而不是std,而std::endl在std名字空间中,ADL是不会向下去查找嵌套的名字空间的的,只会在当前名字空间里去查找。因此最前面的std::不能省略。
三、名字空间污染
对已一开始的例子,可能很多人更喜欢写成: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out << "Hello, Core C++!" << endl;
}
这样下面使用任何STL里面的类和算法的时候,都不用加上std::前缀了,这样是方便,但是也是会带来问题的。using namespace std;这个语句将std里面所有的东西(类、算法、对象等等)都引入到我当前的名字空间中,其中很多东西我是暂时使用不到的。如果我自己在当前名字空间中定义了一些和std中同名的东西的话,就会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olluted {
public:
Polluted& operator<<(const char*)
{
return *this;
}
};
int main()
{
Polluted cout;
cout << "Hello, Core C++!\n";
}
上面这个程序,看上去会输入Hello, Core C++!,实际上却什么都没做。因为cout已经不是std::cout了,而是Polluted的一个对象,这个对象恰巧也有一个operator<<(const char*)函数。因为名字空间查找和普通变量的作用域一样,局部名字空间会覆盖全局名字空间和引入的名字空间,所以编译器虽然两个cout都找到,但根据局部优先于全局的规则,选用了main函数中定义的cout,而不是std::cout。
这样的危害在于当程序规模比较大的时候,这样的问题会变得很隐蔽,甚至测试都不一定能测试到,但是却会引发非常奇怪的问题,给调试带来非常大的麻烦。所以using namespace std;尽量少用,最多使用using std::cout,这样就只引入std中的cout,其它东西都没有引入,出问题的概率小些,但问题依旧存在,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将std::都加上,保证不出问题。
四、using在STL中的使用
2005年,C++对STL进行了扩充,就是所谓的TR1(Technical Report 1),里面加入了很多实用的库,如shard_ptr、function、bind、regular exprestion等等,它们都位于std::tr1名字空间下。到了C++11,TR1中的很多库得到了升级,正式成为std名字空间中的一员。但是之前很多代码已经用了std::tr1,为了确保已有的代码不被破坏,并且不要重复定义相同的东西。STL采取这样的方式:将原来std::tr1中的定义移到std中,然后在std::tr1中使用using指令将库引入到std::tr1中。如VC中有这样的代码:
namespace tr1 { // TR1 additions
using _STD allocate_shared;
using _STD bad_weak_ptr;
using _STD const_pointer_cast;
using _STD dynamic_pointer_cast;
using _STD enable_shared_from_this;
using _STD get_deleter;
using _STD make_shared;
using _STD shared_ptr;
using _STD static_pointer_cast;
using _STD swap;
using _STD weak_ptr;
} // namespace tr1
这样就达到了兼顾新标准和已有代码的目标。
五、名字空间别名
如果我们有一个很深的名字空间,比如A::B::C::D::E,并且经常会用到这里面的类和函数,我们不希望每次都敲这么长的前缀,当然也不希望通过using namespace A::B::C::D::E来污染名字空间,C++提供了名字空间别名的方式来简化使用。比如,我们可以通过
namespace ABCDE = A::B::C::D::E;
产生名字空间别名ABCDE,ABCDE::ClassT就等价于A::B::C::D::E::ClassT。
C++11中,这种方式的别名得到了扩展,不仅仅用于名字空间,可以用于任何别名:
using ABCDE = A::B::C::D::E;
using ABCDE_ClassT = ABCDE::ClassT;
这样的语法基本上可以替代typedef了,而且语法更简洁。
OK,关于Name lookup相关的就想到这么多,以后有新的了解再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