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朋友因为工作需要,需要从网游的客户端编程转向服务器端编程,找我推荐一本书。我推荐了《Linux 多线程服务器端编程——使用 muduo C++ 网络库》给他,他在网上书店看了以后问我为什么推荐这么厚一本书给他,正好这本书我已经早就看完了,一直也想写篇“书评”,就在这里多扯几句。其实实在算不上书评,原因有二:一是读书的时候囫囵吞枣,理解不够深刻,不深刻自然不能评;二是这几年虽然在 Linux 下写服务器端的网络程序,但很少用多线程,也很少用 C++,书里谈的东西,算是不熟悉的领域,自然也不能乱评。所以今天这篇,应当是推荐,是为陈硕老师背书。
这本书展示了使用 C++、多线程进行网络编程的许多最佳实践,甚至称为标准做法也不为过。比如当谈到 C++ 的内存管理问题的时候,以“不配对的 new[]/delete”为例,用“把 new[] 统统替换为 std::vector/scoped_array”为解决方案,提出使用“智能指针”解决大部分内存问题,堪称金玉良言。又比如当谈到“如何限制并发连接数”时,作者直接引用了 libev 作者 Marc Lehmann 提出的几个方案,并另外给出一个更为简单的方案。
这些最佳实践的意义在于,当你读完了 APUE 和 UNP,却发现自己写出来的网络程序完全不堪商用,然后花费了许多日日夜夜修补业务漏洞、内存泄漏、并发性能,勉强支撑了公司业务以后,读到此书时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你会发现虽然自己身经百战,但是仍然能够从书中找到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常识”;对你来说,也许最大的欣慰就是觉得以后团队新人终于有一本实践指南,可以让新人快速成长起来,不用再一次趟过你已经趟过的坑。
这本书展示了好的代码,特别是好的 C++ 代码。从来不缺乏 C++ 的批评之声,但是 C++ 应当怎么用,如何写 C++ 才是现代的、真正的 C++,在此书之前,几乎从来没有成体系的讲法。我参与过一些 C++ 项目的编程,也见过许多技术负责人一边视 boost 为洪水猛兽,甚至对 STL 也避之不及,却又一边自行制造同样目的、质量差强人意的山寨版*。作者非常理性地看待 C++,约束自己对其特性的使用,并提出“朴素的 C++ 设计”理念,在编程中挑选 boost 库中久经考验的、优秀的子库善加应用,比如“使用 boost::function 和 boost::bind 取代虚函数”,减少代码的同时获得非常可靠的代码质量,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这本书展示了基础的重要性。直接读,可以发现很多章节讲的内容都可以说是常识,但是作为一名久经考验的程序员,可以说,我觉得这里面讲的常识都是“一不留神坑死你”的。比如“shared_ptr 技术与陷阱”一节中,作者提到析构的线程不一定是是对象诞生的线程,我的膝盖就中过一箭。当时我为一个动作游戏编写非玩家角色的人工智能,在游戏中,大部分 CPU 资源都被用在图形渲染上,留给人工智能的资源非常有限,我又要做计算量超大的团队人工智能,所以很“卡”。后来的优化方案是把内存释放操作放到另一条线程去执行,虽然当时没有使用 shared_ptr,但因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当时都读过这本书,应该不会踏入这个坑。如果有出身草莽的野路子程序员,读一下这本书,应该还是大有补益的。
这本书展示了对业务理解的重要性。无论是 muduo 库,还是这本书,都没有想做到面面俱到。对于 muduo,作者追求的是完成业务领域的需求,并压榨硬件的极限;对于这本书,作者讲求的是“经验与实践”,并没有把这本书写成枕头书,而是把“应当注意的、我这样做的理由”讲得通透。说老实话,读这本书,感觉到作者就像一对一的培训那么贴心。
虽然我从 2013 年起,以 web 开发和团队管理工作为主,已经不写基于 TCP 协议的服务器端程序,甚至“几乎不使用 C++”三年了,但阅读这本书仍然极有意义:一是理解 Linux 关于网络方面的新特性,这一块对我现在做基于 HTTP 协议的开发工作也是极有帮助的;二是理解多线程的最佳实践,其实工作中免不了多少要跟多线程打交道,掌握这方面的最佳实践,在遇到使用场景时,可以马上给出“没大错”的方案;三是理解 C++,跟上它的发展,这对于我编写、学习其它编程语言也极有指导意义。当然,对于我朋友这种从客户端转过来服务器端的程序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快速地写出“正统的”服务器端代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