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下载VMware软件,下载完成,开始安装
1、点击next,进入下一步操作
2、选择typical(经典款),点击next,进入下一步操作
3、点击change,更改存储路径,一般情况下存储路径默认C盘,最好更换到其他盘,这样不会使系统盘堆积太多东西,不易使电脑卡顿,点击next,进入下一步操作
4、更新的话,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就可以了。点击next进入下一步
5、这两项都是在桌面和菜单栏建立快捷方式,点击下一步
6、点击下一步
7、等待安装完成
8、输入序列号,点击下一步
9、点击完成,这样就完成了VMware的安装
10、打开VMware,选择新建虚拟机
11、选择标准安装,进入下一步
12、选择我以后再安装操作系统,这样可以自己自定义一些配置
13、我们选择的centos属于Linux的一种,所以选择Linux,如果你的电脑是64位的就选择centos 64-bit,如果是32位的,选择centos就好,进入下一步
14、命名虚拟机,并更改存储位置,进入下一步
15、给虚拟机分配磁盘容量,并选择虚拟磁盘拆分
16、在启动新建的虚拟机之前,鼠标右键点击你所建立的虚拟机,选择设置里的CD/DVD选项,在右侧的连接选项那里选择使用镜像文件,点击浏览,找到并选中你所下载的centos镜像文件,点击确定
17、点击打开此虚拟机电源
18、将鼠标放进虚拟机中,选择Skip
19、点击右下角next
20、选择中文简体,点击下一步
21、选择键盘模式,国内通用的都是美国英语式键盘,进入下一步
22、选择地区,上海,进入下一步
23、给主机命名
24、设置自己的根密码,进入下一步
25、这个看自己的电脑配置来选择,由于我的电脑配置过低,只能选择最小安装,点击进入下一步
26、选择desktop,点击进入下一步
27、开始安装
28、安装完成
29、重启虚拟机 看有无异常
30、重启之后,点击前进
31、同意许可证协议,点击前进
32、创建一个用户,点击前进
33、设置时间日期
34、点击创建的用户,
35、进入centos界面,
副一:远程登录软件安装(xshell的安装)
在百度中搜索并下载xshell
下载之后点安装,一直点击下一步就好,最后安装完成,桌面会出现一个如图 的图标
附二 将虚拟机与xshell相连
1、点击箭头所指的那个图标,连上网络
2、点击虚拟机设置-网络适配器-桥接(选择桥接就可以直接连到本地连接,如果选择其他的连接,本地连接和虚拟机之间连接会间隔一个服务器,不方便)
3、当虚拟机的网络连接之后,鼠标右键选择在终端中打开
4、进入终端中,输入ifconfig,拿到虚拟机的IP地址
5、win+R 出现运行框 输入cmd
6、进入命令界面,输入ipconfig,获得本电脑的IP地址
7、当得到本地电脑的IP之后,输入ping+虚拟机IP地址 这样xshell就能直接联网了
8、点击进入xshell,点击文件下箭头所指的那个新建会话,根据箭头所示更改名称和输入虚拟机的IP地址,点击确定
8、出现对话框,选中centos,点击连接
9、输入之前安装时设置的用户名
10、成功连接
linux的目录结构树
目录树可以分为小的部分,每个部分可以在自己的磁盘或分区上。主要部分是根、/usr 、/var 和 /home 文件系统。每个部分有不同的目的。
每台机器都有根文件系统,它包含系统引导和使其他文件系统得以mount所必要的文件,根文件系统应该有单用户状态所必须的足够的内容。还应该包括修复损坏系统、恢复备份等的工具。
/usr 文件系统包含所有命令、库、man页和其他一般操作中所需的不改变的文件。 /usr 不应该有一般使用中要修改的文件。这样允许此文件系统中的文件通过网络共享,这样可以更有效,因为这样节省了磁盘空间(/usr 很容易是数百兆),且易于管理(当升级应用时,只有主/usr 需要改变,而无须改变每台机器) 即使此文件系统在本地盘上,也可以只读mount,以减少系统崩溃时文件系统的损坏。
/var 文件系统包含会改变的文件,比如spool目录(mail、news、打印机等用的), log文件、formatted manual pages和暂存文件。传统上/var 的所有东西曾在 /usr 下的某个地方,但这样/usr 就不可能只读安装了。
/home 文件系统包含用户家目录,即系统上的所有实际数据。一个大的/home 可能要分为若干文件系统,需要在/home 下加一级名字,如/home/students 、/home/staff 等。
虽然上面将不同的部分称为文件系统,但它们不必是真的分离的文件系统。如果系统是小的单用户系统,而用户希望简单化,可以很容易地放在一个文件系统中。根据磁盘容量和不同目的所需分配的空间,目录树也可以分到不同的文件系统中。重要的是使用标准的名字,即使/var 和/usr 在同一分区上,名字/usr/lib/libc.a 和/var/adm/messages 必须能工作,例如将/var 下的文件移动到/usr/var ,并将/var 作为/usr/var 的符号连接。
Unix文件结构根据目的来分组文件,即所有的命令在一个地方,所有的数据在另一个地方,所有的文档又在一个地方,等等。另一个方法是根据属于的程序分组文件,即所有Emacs文件在一个目录中,所有TeX文件在另一个中,等等。后一种方法的问题是文件难于共享(程序目录经常同时包含静态可共享的和动态不可共享的文件),有时难于查找 (例如man页在极大数量的地方,使man程序查找它们极其困难)。
根文件系统
根文件系统一般应该比较小,因为包括严格的文件和一个小的不经常改变的文件系统不容易损坏。损坏的根文件系统一般意味着除非用特定的方法(例如从软盘)系统无法引导。
根目录一般不含任何文件,除了可能的标准的系统引导映象,通常叫/vmlinuz。所有其他文件在根文件系统的子目录中。
/bin
引导启动所需的命令或普通用户可能用的命令(可能在引导启动后)。
/sbin
类似/bin ,但不给普通用户使用,虽然如果必要且允许时可以使用。
/etc
特定机器的配置文件。
/root
root用户的家目录。
/lib
根文件系统上的程序所需的共享库。
/lib/modules
核心可加载模块,特别是那些恢复损坏系统时引导所需的(例如网络和文件系统驱动)。
/dev
设备文件。
/tmp
临时文件。引导启动后运行的程序应该使用/var/tmp ,而不是/tmp ,因为前者可能在一个拥有更多空间的磁盘上。 /boot引导加载器(bootstrap loader)使用的文件,如LILO。核心映象也经常在这里,而不是在根目录。如果有许多核心映象,这个目录可能变得很大,这时可能使用单独的文件系统更好。另一个理由是要确保核心映象必须在IDE硬盘的前1024柱面内。 /mnt
系统管理员临时mount的安装点。程序并不自动支持安装到/mnt 。 /mnt 可以分为子目录(例如/mnt/dosa 可能是使用MSDOS文件系统的软驱,而/mnt/exta 可能是使用ext2文件系统的软驱)。 /proc , /usr , /var , /home 其他文件系统的安装点。
/boot
引导加载器(bootstrap loader)使用的文件,如LILO。核心映象也经常在这里,而不是在根目录。如果有许多核心映象,这个目录可能变得很大,这时可能使用单独的文件系统更好。另一个理由是要确保核心映象必须在IDE硬盘的前1024柱面内。
/mnt
系统管理员临时mount的安装点。程序并不自动支持安装到/mnt 。 /mnt 可以分为子目录(例如/mnt/dosa 可能是使用MSDOS文件系统的软驱,而/mnt/exta 可能是使用ext2文件系统的软驱)。 /proc , /usr , /var , /home 其他文件系统的安装点。/etc目录
/etc 目录包含很多文件。许多网络配置文件也在/etc 中。/etc/rc or /etc/rc.d or /etc/rc*.d
启动、或改变运行级时运行的scripts或scripts的目录。
/etc/passwd
用户数据库,其中的域给出了用户名、真实姓名、家目录、加密的口令和用户的其他信息。所有其他文件在根文件系统的子目录中。
Linux系统中的路径规则
绝对路径:路径的写法一定由根目录“/”写起,例如/user/local/mysql就是绝对路径
相对路径:路径的写法不是由根目录“/”写起,例如,首先用户进入到/,然后再进入到home,命令为【cd/home】,然后使用【cd/test】命令,此时用户所在的路径为/home/test。第一个cd命令后跟/home,第二个cd命令后跟test,并没有斜杠,这个test是相对于/home目录而言的,所以叫做相对路径。
Linux系统中的基本命令
1、使用pwd命令打印出当前所在目录
2、使用[cd]命令进入文件的目录
进入/us/local目录
打印当前工作目录
还是当前目录
进入当前目录的上级目录
指的是当前目录
指的是当前目录的上一级目录
3、使用ls命令显示文件信息
显示当前文件夹内详细信息
显示当前文件内隐藏文件
显示用户宿主目录的文件信息
4、使用more或less命令分屏显示文件与目录
以一页一页的形式显示文件;按Space键向后翻页;按B键向前翻页
less作用与more相似,都可以用来浏览文字档案的内容,不同的是less命令允许使用者往回卷动的方式查看文件,浏览速度较vi文本编辑器快;j以行为单位向下;k以行为单位向上
让/etc中文件与目录分屏显示,只能向下查看
让/etc中文件与目录分屏显示,可以上下查看
分屏显示squid.conf中的内容
5、cat命令查看文件内容
一次显示整个文件
从键盘创建一个文件,(只能创建新文件,不能编辑已有文件)
将几个文件合并为一个文件
查看文件passwd文件中的内容
查看文件passwd文件中的内容,可以上下移动,按q键退出
查看/etc/fstab文件的内容
6、使用mkdir命令创建目录
在当前路径中创建yhy目录
运行带参数-p的命令,系统将不再报错
7、使用touch命令创建文件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文件file1和file2两个文件
设定文件的时间截为201803241406.40
mkdir dir1 dir2在当前目录下创建子目录dir1和dir2,两个文件夹
8、使用【rmkdir】命令删除目录
【rmdir /tmp/test/yhy】删除目录
【ls /tmp/test】查看test目录下的文件及目录
【mkdir -p d1/d2/d3】一次建立d1/d2/d3文件夹
【rmkdir -p d1/d2/d3】一次删除d3/d2/d1文件夹
9、使用【rm】命令删除文件或者目录
man rm获得详细帮助信息
【rm -f /root/dir2/myfile1】使用绝对路径删除文件
【rm -i /root/dir2/myfile2】-i当删除文件时会提示用户是否真的删除,如果删除,输入【y】,否则输入【n】
【rm-rf/root/dir1】当删除目录时加-r选项
【rm-rf/root/dir2】删除dir2子目录,包括里面的文件
10、使用【cp】命令复制文件
【cp】命令用于复制文件或目录。
【cp/etc/grub.conf./】将/etc/grub.conf文件复制到当前目录中。【cp/etc/passwd/root/passwd.bak】复制文件,并重命名。
【cp/root/*.mp3/soft/ab】复制扩展名为mp3的所有文件到/soft/ab目录中。
【cp-r-f/root/soft/ab】复制一个目录到另一个目录,同时删除前面已经存在的目录。
【cp file1 file2 dir1】将file1和 file2复制到dir1中。
11、:使用【mv】命令移动或重命名文件/目录
【mv】用来移动文件或将文件改名。
【mv1.txt2.txt3.txt test3】移动文件。
【mv-t/opt/soft/test/test4/1.txt2.txt3.txt】移动文件。
【mv file1 file2 dir2】将文件从当前目录移动至dir2。
【mv/dir2/file1/dir2/myfile1】将文件改名为myfile1。
【mv/root/abc.jpg/etc/kk】将文件移动到/etc文件夹下。
【mv at.doc abc.doc】将文件at.doc改名为abc.doc。
【mv kk.zip.kk.zip】将文件隐藏。
【mv .kk.zip kk.zip】将文件除去隐藏。
【mb-i1.txt 2.txt】将文件改名,如果文件已存在,则询问是否覆盖
12、重启与关机
【reboot】重启系统。
【shutdown-r now】立刻重启(root用户使用)。
【shutdown-r 10】过十分钟自动重启。
【shutdown-r 20:35】在时间为时重启
关机命令
【halt】立刻关机。
【poweroff】立刻关机。
【shutdown-h now】立刻关机(root用户使用)。
【shutdown-h 10】十分钟后自动关机
13、查看系统相关状态
(1)【df】命令显示磁盘占用空间。
(2)【free】命令用于显示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信息。
(3)【cat/proc/meminfo】命令查看内存使用的详细信息。
(4)【cat/procuinfo】命令查看CPU信息
14、:熟悉以下常用命令及功能
(1)【ls-al/root>file1】将用户root的家目录的所有目录列表保存至文件file1中。
(2)【ls-al/bin|grep in>file2】将文件名中包含in字符的文件名保存至文件file2中。
(3)【cat file1 file2】同时显示文件的内容。
(4)【cat file1 file2>file3】将文件1、2中的内容合并成新文件3。
(5)【head file3】显示文件file3的前十行内容。
(6)【head 15 file3】显示文件的前十五行内容。
(7)【tail 3 file3】显示文件的后三行内容。
(8)【wc-lw file1】统计文件中的行数、字数。
(9)【grep-c root file1】统计文件中包含root的行数。
(10)【find.-name“file*”】查找文件名中包含了file的文件。
(11)【ls-1|grep-c“file”】查找当前目录中是否有文件名包含file的文件。
(12)【find/bin-size-1000c>myresult】查找是否有1000字节以下的文件,并将查找结果保存。
(13)【find/bin-size100-print】查找是否有100块以上的文件。
(14)【find/-user test】查找是否有用户test创建的文件。
(15)【cp/config*/bak】将所有文件名中包含了字符config的文件复制到目录/bak中。
(16)【cut-d:-fl/etc/passwd】提取用户名,统计个数,并将结果保存至文件中。
(17)【ls/bin-al|wc-l】统计/bin目录下的文件目录项数。
(18)【ls-al|per-pi-e's/rootaz/g'】将用户当前目录下的文件目录显示列表中的所有root替换成wqaz,并显示替换结果。
挂载外部文件到Linux系统中
第1步:理解挂载的概念
Liunx采用树形的文件管理系统,也就是在Linux系统中,可以说已经没有分区的概念了。分区在Linux和其他设备一样都只是一个文件。要使用一个分区必须把它加载到文件系统中。Linux中树形的文件结构,最顶层是/ 目录。在安装系统时,必须选择把一个主分区挂载在/ 目录下,因为系统需要安装在/挂载的主分区下。否则系统会提示。所以挂载就是把目录和分区连接起来,Linux的文件系统是树形的,安装的系统必须是在/ 目录下,因为/目录下挂载了一个主分区。/目录是树形的根,其他所有目录都是他的子节点。 我们安装系统的时候已经把分区1挂载到 / 目录下了, 而这个时候没有挂载其他任何分区,所以/ 目录下的所有其他目录都在这个分区下,也就是说,在任何目录下读写操作实际都是操作的这个1号分区。如果我们想使用其他分区,就必须把这个分区挂载到一个目录下,这个目录可以是已经存在的目录。第2步:使用挂载命令的参数
命令格式:mount [-t vfstype] [-o options] device dir
其中:
-t vfstype 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通常不必指定。mount 会自动选择正确的类型。常用类型有:
Linux最早使用的文件系统:minix
Linux目前常用的文件系统:ext4、ext3、ext2
光盘或光盘镜像:iso9660
DOS fat16文件系统:msdos
Windows 9x fat32文件系统:vfat
Windows NT ntfs文件系统:ntfs
Mount Windows文件网络共享:smbfs
UNIX(LINUX) 文件网络共享:nfs
自动检测文件常用:auto
OS/2文件系统常用:hpfs
第三步:使用挂载命令选项
-o,指定挂载文件系统时的选项
ro :采用只读方式挂接设备
rw :采用读写方式挂接设备
user:可以让一般用户挂载设备
nouser:使用一般用户无法挂载.
使用实例:
Windows 7系统挂载在hdal分区上,同时还挂载光盘和U盘。
【mkdir/mnt/winc】建立挂载点/mnt/winc。
【mount-t ntfs/deval /mnt/winc】挂载Windows 7的hdal分区
【mkdir/mnt/usb】建立挂载点/mnt/usb。
【mount-t vft /dev/sdal/mnt/sub】挂载U盘。
【mkdir/mntrom】建立挂载点/mntrom。
【mount-t iso9660/devrom/mntrom】挂载光盘。
掌握Linux系统中的自动挂载
自动挂载可以有两种方式。
1.修改/etc/fstab文件
用vim打开 fstab文件
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文件有6列。
第1列是设备名或者卷标
第2列是挂载点(也就是挂载目录)
第3列是所要挂载设备的文件系统或者文件系统类型
第4列是挂载选项,通常使用逗号分隔
第5、6列留作备用
任务三 使用vim编辑器配置网络
使用【setup】命令配置IP地址
1、运行【setup】命令
2、选择网络配置
3、选择网卡
4、填写IP地址
5、保存IP地址配置选项
6、重启网络服务并查看IP地址信息
使用vim打开网络开关
输入【ifconfig】查询IP地址
1、打开网卡配置文件
2、编辑【ifcfg-eth0】
3、退出并保存编辑的文件
4、打开网络的总开关
5、重启网络配置
6、总结vim编辑器的简单操作
【vim后跟文件名】
【:wq】写入磁盘并退出
【:q】不保存退出
【:q!】强制退出
使用vim配置DNS地址
操作网卡与测试网络
【ifconfig eth0 down】关闭网卡
【ifconfig eth0 up】启用网卡
【ifconfig eth0 hw ether 00:E0:23:45:34:A1】修改网卡物理地址
【service network restart】或【/etc/init.d/network restart】重启网络服务
【ifconfig】查看IP地址
测试网络状态
【traceroute www.sina.com.cn】显示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由
【ping www.sina.com.cn】测试到达www.sina.com.cn网络的连通性
【ping -c 4 8. 8. 8. 8】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netstat -I】显示网络接口状态信息
【netstat -lpe】显示所有监控中的服务器的Socket和正使用Socket的程序信息
【netstat -r】显示内核路由表信息
【netstat -nr】显示内核路由表信息
【netstat -t】显示TCP/UDP传输协议的连接状态
【netstat -u】显示内核路由表信息
【arp -a】查看arp 缓存
【arp -s192.168.33.15 00:60:08:27:CE:B2】添加一个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记录
【arp -d 192.168.33.15】删除一个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缓存记录
启动图形界面还是字符界面
1、打开inittab配置文件
【vim /etc/inittab】
2、修改Linux启动模式
3、保存配置文件
4、图形与字符界面的切换
任务四 root账户密码的破解与保护
进入单用户模式并修改root账户密码
方式1:使用a操作键进入单用户模式。
第1 步:进入kernel编辑界面
开机进入GRUB,在秒读的时候,按2次a键,编辑kernel参数。
第2步:编辑kernel启动参数
进入kernel编辑界面,输入空格后,在输入数字【1】或【single】以告诉Linux内核后续的启动过程需要进入单用户模式,然后按enter进入单用户模式。
第3步:用【passwd】修改root密码
系统无需密码进入单用户模式,使用【passwd】命令修改root账户口令。
输入【passwd】命令,然后按enter键,系统等待输入新的root密码,输入完后按enter再次确认输入的新密码,输入完成后按enter键即可。(输入密码时,没有任何显示,安全)
当确认两次输入密码一致后,会看到“successfully”即修改密码成功的提示。
第4步:进入多用户系统
输入【init 3】进入能够提供网络服务的多用户模式文本模式,输入【init 5】进入能够提供网络服务的多用户模式图形界面模式,测试刚才更改过的命令。
输入用户名【root】然后enter键进入修改后的新密码,确认即可进入新密码。
给单用户模式加密
任务五 管理Linux系统的用户与用户组
查看Linux系统中的用户
系统中所有的用户存放文件为/etc/passwd,可通过【vim /etc/passwd】命令打开查看。passwd文件由许多多条记录组成,每条占一行,记录了一个用户账号的所有信息。每条记录由7个字段组成,字段间用冒号(:)隔开,如图所示
查看用户密码以及有效期的文件
用户密码以及有效期的存放文件/etc/shadow可通过【vim /etc/shadow】命令打开查看。shadow文件由许多条记录组成,每条记录占一行,记录了一个用户账号的所有用户密码以及有效期等信息。每条记录由8个字段组成,字段间用(:)隔开,如图所示
查看账号所属组文件
Linux中每建立一个用户时,同时也建立一个同名的组,此用户默认是加入到此组中。组用户文件存放在/etc/goup里面。可通过【vim /etc/goup】命令查看。如图所示
第一列:用户组名称
第二列:用户名密码
第三列:GID,即组ID
第四列:用户列表,每个用户之间用(,)分割,本段文字可以为空,如果为空表示用户组为GID的用户名
查看用户组密码文件
通过【vim /etc/gshadow】命令可以查看用户组密码存放文件,每个用户组独占一行,如图所示
第一列:用户组名称
第二列:用户组密码,这个段可以是空的或有叹号(!),如果是空的或是有叹号,表示没有密码
第三列:用户组管理者
第四列:组成员
建立与删除用户
【useradd yhy】新建yhy用户。
【passwd yhy】为yhy用户设置密码,密码输入时无任何显示。
【useradd ybs -d /home/y】新建ybs用户,并指定家目录为/home/y。
【useradd user -d/home/user1】此处可以不加-d参数,因为用户的默认家目录就在/home下与用户名相同的目录。
【useradd user2】增加新用户user2,用户默认家目录为/home/user2。
【userdel yhy】删除用户,但不删除家目录。
【userdel -r ybs】删除ybs用户,并删除用户家目录。
【usermod -l user2 user1】修改用户user1名称为user2。
【usermod -L user2】锁定用户名user2,锁定后user2不能登录。
【usermod -U user2】解锁用户名user2。
【su -user1】root用户切换到普通用户,不需要密码。
【su -root】普通用户切换到root用户,需要root密码。
建立与管理用户组
【groupsdd grp1】新建用户组grp1。
【groupdel grp1】删除用户组grp1。
【groupmod grp2 grp1】修改用户组名称grp1为grp2。
【gpasswd -a user2 grp2】把用户user2加入到用户组grp2中。
【gpasswd-d user grp2】把用户user2从用户组grp2中删除。
几个重要的命令补充
【who am i】显示当前以哪个用户登录。
【w】显示目前登入系统的用户详细信息,包括登录IP地址等。
【who】显示目前登入系统的用户简要信息。
【last】记录每个用户的登录次数和持续时间等信息。
【finger】查找并显示用户信息。
【su user】切换用户但不切换当前目录。
【su -user1】切换用户并切换到user的家目录。
【ntsysv】启动/关闭系统中的服务。
【setup】设置系统运行参数。
任务六 管理Linux系统的文件系统
1、认识文件权限说明
执行【ls -al】或【ll】命令
第一个字符一般用来区分文件和目录: d表示是一个目录,事实上在ext2(s中.目录是。个特殊的文件。一表示这是一个普通的文件。1表示这是一个符号链接文件,实际上它指向另一个文件。b.c 分别表示区块设备和其他的外围设备,是特殊类型的文件。
第2~10 个字符是用来表示一般权限,每3 个为一组,左边3个字符表示所有者权限,中间3 个字符表示与所有者同一组的用户的权限,右边3 个字符是其他用户的权限。这3个一组共9 个字符,代表的意义如表所示:
每个目录都有自己的专属目录,即家目录,通常集中放置在/home目录下,这些专属目录的默认权限为rwx------,表示目录所有者本身具有所有权限,其他用户无法进入该目录。执行【mkdir】命令所创建的目录,其默认权限为rwxr-xr-x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修改目录的权限。
我们把r,w,x分别用数值4,2,1来表示,权限数字之和即可代表对应的权限如下:r:对应的数组4;w:对应的数值2;x:对应的数值1;-:对应的数值0。rwx合起来就是4+2+1=7,一个rwxrwxrwx的权限全开放的文件,数值为777。
2、使用【chmod】命令改变文件或目录的访问权限
使用【chmod】命令改变文件或目录的访问权限 在文本模式下,可执行【chmod】 命令改变文件和目录的权限。
【chmod 777 123.txt】把123.txt 文件的权限设置为777。
【chmod 777 /home/user]仅把/home/ user 目录的权限设置为rwxrwxrw。
【chmod -R 777 /home/ user】将整个/home/user 目录与其中的文件和子目录的权限都设置为rwxrwxrwx 。
【chmod u==rwx,g==rx,o==rx 123.txt】把123.txt 文件设置为755 的权限。
这里的u=rwx代表user(文件的拥有者)的权限等于rwx,g=rx代表group(所属组)的权限等于rx,o=rx 代表other(其他人)的权限等于rx。
3、更改文件的所有者以及所属组
文件与目录的权限可以改变,使用【chown】命令还可以改变其所有者及所属用户组。使用【touch 123.txt】命令创建一个文件后再执行【ls -l】或【ll】命令查看文件的情况
4、认识umask
默认的权限可用【umask】命令修改,只需执行【umask 777】命令,便可屏蔽所有的权限,因而之后建立的文件或目录,其权限都变成000,以此类推,
在图中当执行【umask 777】命令后,再建立的文件夹的权限为000。
通常/root账号搭配【umask】命令的数值为022、027和077,普通用户则是采用002,这样所产生的权限依次为755、750、700和775。用户登录系统时,用户环境就会自动执行【umask】命令来决定文件、目录的默认权限。
5、识别特殊权限
Linux 引人suid,sgid.sticky 这3 种特殊权限,能够更加方便、有效和安全地控制文件。在一个目录或文件上加人suid 特殊权限时,如果原来目录或文件的属主具有x(执行)权限,就会用小写的s来替代x,如果原来文件或目录不具有x(执行)权限,就会用大写的S来代替x。同样sgid、sticky和suid相同。如果在一个文件或目录上加入sticky权限时,若原文件或目录的其他用户有x权限时,就用小写t代替x;如果没有就用大写T来代替x。可以用chmod的字符或数字的方式修改特殊权限,
从图的操作结果来看,对于test1这个文件、属组、其他人都没有执行权限,其权限用数字表示为644,通过【chmod 7644 test1】命令都加上特殊权限,然后再通过【ll】命令查看,发现属主、属组、其他用户的执行权限变为S、S、T。
对于test2这个文件,属主、属组、其他人都有执行权限,其权限用数字表示为755,通过【chmod 7755 test1】命令都加上特殊权限,然后再通过【ll】命令查看,发现属主、属组、其他用户的执行权限变为s,s,t。
6、识别文件颜色
在Linux中文件名颜色不同,代表文件类型不一样。具体如下:
浅蓝色:表示链接文件;
灰色:表示其他文件;
绿色:表示可执行文件;
红色:表示压缩文件;
蓝色:表示目录;
红色闪烁:表示链接的文件有问题了;
黄色:表示设备文件,包括block、char、fifo。
用【dircolors -p】命令可以看到默认的颜色设置,包括各种颜色和“粗体”,下画线,闪烁等的定义。
【touch a. txt】创建的一般文件,文件颜色变为白色。
chmod 755 a. txt】增加可执行权限后,文件颜色变为绿色。
【ln /etc/abc. txt 345. txt】执行该命令后,文件颜色变为天蓝色(建立 345. txt为/etc/abc.txt 345.txt的快捷方式)。
7、总结常用的几个命令
【chmod -R 766 . /】修改当前目录权限,要求里面的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的权限修改为766.
【chown user1:G3 zip.zip】修改zip.zip的所有者为user1,所有组为G3。
【umask】查看当前umask参数。
【touch /home/dir1】在/home目录下创建新目录dir1。
【ll /home/dir1】显示目录dir1的详细信息,记录目录的权限信息。
【umask 066】改变umask参数为066。
【chmod g+w /home/dir1】为dir的同组用户增加写权限。
【chmod 755 /home/dir1】改变file1的文件权限为755。
任务七 管理rpm软件包与压缩包
1、管理rpm软件包
①查询rpm软件是否已经安装
通过【rpm -q 软件包名】命令查看,具体命令如下:
【rpm -qa | grep tomcat4】查询已经安装的tomcat的所有套件。
【rpm -qip example。rpm】查询example.rpm安装包的信息。
【rpm -qif /bin/df】查询/bin/df文件所在安装包的信息。
【rpm -qif /bin/df】查询/bin/df文件所在安装包中的各个文件分别被安装到哪个目录下。
②安装rpm软件包
rpm -i example.rpm】安装example.rpm包。
【rpm -iv example.rpm】安装example.rpm包并在安装过程中显示正在安装的文件信息。
【rpm -ivh example.rpm】安装example.rpm包并在安装过程中显示正在安装的文件信息及安装进度。
③升级rpm软件包
rpm -U example.rpm】example.rpm软件包。
【rpm -Uvh example.rpm】加参数v显示升级时详细信息,加参数h显示安装进程
④卸载rpm软件包
【rpm -e tomact4】卸载tomact4软件包。
【rpm -e --nodeps】命令强制卸载。
⑤熟悉rpm的其他附加命令
【rpm -e --nodeps vsftpd】忽略依赖关系并继续删除vsftpd软件包。
【rpm -i --nodeps vsftpd】忽略依赖关系并继续安装vsftpd软件包。
【rpm -i --requires vsftpd】显示该安装包的依赖关系并安装vsftpd软件包。
【rpm -i --force vsftpd】强制安装vsftpd软件包。
⑥认识rpm的命名规则
2、管理压缩软件包
①管理压缩软件包
【tar cvf aa. tar aa. txt】建立一个tar包
【tar xvf aa. tar】解压一个tar包。
【tar cvfz aa. tar. gz aa. txt】建立一个tar.gz包。
②管理zip包
【zip yhy. zip yhy. txt】压缩yhy.txt文件为yhy.zip。
【zip -r test. zip./*】将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全部压缩成test.zip文件,-r表示递归压缩子目录下所有文件。
【zip test2.zip test/*】打包目录。
【zip -d yhy. zip yhy. txt】删除压缩文件yhy.zip中的yhy.txt文件。
【zip -d yhy. zip yhy/ln.log】删除打包文件目录下的文件ln.log。
【zip -m yhy1.zip yhy1.txt】向压缩文件yhy1.zip里添加yhy.txt文件。
【zip yhy3.zip yhy3s/* -x yhy3s/ln.log】压缩文件时排除ln.log文件。
③解压zip包
【unzip yhy. zip】将压缩文件yhy.zip解压到当前目录。
【unzip -n yhy.zip -d /tmp】将压缩文件yhy.zip在指定目录/tmp下解压,如果已有相同文件存在,要求【unzip】命令不覆盖原先的文件。
【unzip -o test. zip -d tmp/】将压缩文件test.zip在指定目录下tmp下解压,如果已有相同文件存在,要求【unzip】命令覆盖原先文件。
【unzip -v yhy.zip】查看压缩文件但不解压。
【unzip a.zip】解压一个zip包。
④gzip和gunzip等其他的压缩软件已经常用命令
【gzip -d a. gz 3. tar.gz】解压一个gz包。
【tar xvzf abc.tar.gz】解压一个tar.gz包。
【gunzip abc.tgz】解压一个tgz包。
【tar xvzf a.tar.z】解压一个tar.z包。
【bunzip2 b. txt.bz2】解压一个bz2包。
【find / -name “*.zip”】将系统中所有的.zip文件显示出来。
【find / -name “*.gz”|wc -1|】查找系统中有多少个.gz文件,并统计数量。
【mkdir /home/dir1 dir2 dir3】在家目录创建3个目录。
【touch /home/dir1/file1 /home/dir1/file2 /home/dir1/file3】分别在新建目录里创建file1,file2,file3文件。
【zip -q -r /root/ysl.zip/root/*】将家目录下所有文件(不包括目录)压缩成文件ysl.zip。
【zip -m ysl.zip install。log】将/root/install.log添加到ysl.zip中。
【unzip -v ysl.zip】显示ysl.zip中包含的文件信息。
【mkdir /tmp/unzip-ysl】建立unzip-ysl目录。
【unzip ysl.zip -d/tmp/unzip-ysl】将ysl.zip解压至/tmp/unzip-ysl下。
【zip -r /root/ys2.zip /root/*】将家目录下所有文件(包括目录)压缩成文件ys2.zip。
【mkdir /tmp/unzip-ys2】建立unzip-ys2目录
【unzip ys2.zip -d /tmp/unzip-ys2】将ys2.zip解压至/tmp/unzip-ys2目录下。
【tar -czvf file.tar.gz dirl/file1】将dirl/file1文件压缩成file1.tar.gz。
【tar -czvf file.tar.gz dirl/file2】将dirl/file2文件压缩成file2.tar.gz。
【tar -czvf file.tar.gz dirl/file3】将dirl/file3文件压缩成file3.tar.gz。
【mkdir /tmp/gunzip】建立gunzip目录。
【cp dirl/file1.gz dirl/file2.gz dirl/file3.gz /tmp/gunzip】复制压缩文件到新建的目录中。
【gzip -dv /tmp/gunzip/*】压缩gunzip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任务八 YUM源的配置与软件的YUM安装
1、配置本地YUM源
①查看系统默认安装的YUM
②挂载系统安装光盘
③备份默认YUM配置文件
④编辑自己的repo文件
⑤总结repo文件的格式
[serverid]
name=Some name for this server
baseurl=url://path/to/repository/
serverid 是用于区别各个不同的repository,必须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名称;
name 是对repository 的描述,支持像$releasever、 $basearch这样的变量;
baseurl 是服务器设置中最重要的部分,只有设置正确,才能从上面获取软件。它的格式是:
baseurl=url://server1/path/to/repository/
url://server2/path/to/repository/
url://server3/path/to/repository/
其中,url 支持的协议有 http:// 、ftp:// 、file:// 三种。baseurl 后可以跟多个url,你可以自己改为速度比较快的镜像站,但baseurl 只能有一个,也就是说不能像如下格式:
baseurl=url://server1/path/to/repository/
baseurl=url://server2/path/to/repository/
baseurl=url://server3/path/to/repository/
其中url 指向的目录必须是这个repository header 目录的上一级,它也支持$releasever 、$basearch 这样的变量。
url 之后可以加上多个选项,如gpgcheck、exclude、failovermethod 等,比如:
[updates-released]
name=Fedora Core $releasever - $basearch - Released Updates
baseurl=http://download.atrpms.net/mirrors/fedoracore/updates/$releasever/$basearch
http://redhat.linux.ee/pub/fedora/linux/core/updates/$releasever/$basearch
⑥使用YUM源安装软件
⑦使用YUM更新软件
⑧使用YUM卸载软件
⑨【YUM】命令的其他选项
⑩查询已安装的dialog软件
2、配置国内网络YUM源
1、:配置上海交通大学YUM源
第一步:修改/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为:
# CentOS-Base.repo
#
# The mirror system uses the connecting IP address of the client and the
# update status of each mirror to pick mirrors that are updated to and
# geographically close to the client. You should use this for CentOS updates
# unless you are manually picking other mirrors.
#
# If the mirrorlist= does not work for you, as a fall back you can try the
# remarked out baseurl= line instead.
#
#
[base]
name=CentOS-5 - Base
#mirrorlist=http://mirrorlist.centos.org/?release=$releasever5&arch=$basearch&
repo=os
#baseurl=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releasever/os/$basearch/
baseurl=http://ftp.sjtu.edu.cn/centos/5.4/os/$basearch/
gpgcheck=1
gpgkey=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RPM-GPG-KEY-centos5
#released updates
[update]
name=CentOS-5 - Updates
#mirrorlist=http://mirrorlist.centos.org/?release=4&arch=$basearch&repo=updates
baseurl=http://ftp.sjtu.edu.cn/centos/5.4/updates/$basearch/
gpgcheck=1
gpgkey=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RPM-GPG-KEY-centos5
#packages used/produced in the build but not released
[addons]
name=CentOS-5 - Addons
#mirrorlist=http://mirrorlist.centos.org/?release=4&arch=$basearch&repo=addons
baseurl=http://ftp.sjtu.edu.cn/centos/5.4/addons/$basearch/
gpgcheck=1
gpgkey=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RPM-GPG-KEY-centos5
#additional packages that may be useful
[extras]
name=CentOS-5 - Extras
#mirrorlist=http://mirrorlist.centos.org/?release=4&arch=$basearch&repo=extras
baseurl=http://ftp.sjtu.edu.cn/centos/5.4/extras/$basearch/
gpgcheck=1
gpgkey=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RPM-GPG-KEY-centos5
#additional packages that extend functionality of existing packages
[centosplus]
name=CentOS-5 - Plus
#mirrorlist=http://mirrorlist.centos.org/?release=4&arch=$basearch&repo=centosplus
baseurl=http://ftp.sjtu.edu.cn/centos/5.4/centosplus/$basearch/
gpgcheck=1
enabled=0
gpgkey=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RPM-GPG-KEY-centos5
#contrib - packages by Centos Users
[contrib]
name=CentOS-5 - Contrib
#mirrorlist=http://mirrorlist.centos.org/?release=4&arch=$basearch&repo=contrib
baseurl=http://ftp.sjtu.edu.cn/centos/5.4/contrib/$basearch/
gpgcheck=1
enabled=0
gpgkey=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RPM-GPG-KEY-centos5
北京交通大学: http://mirror.bjtu.edu.cn (IPv4 only) http://mirror6.bjtu.edu.cn (IPv6 only) http://debian.bjtu.edu.cn (IPv4+IPv6)
兰州大学: http://mirror.lzu.edu.cn/
厦门大学: http://mirrors.xmu.edu.cn/
清华大学: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 (IPv4+IPv6) http://mirrors.6.tuna.tsinghua.edu.cn/ (IPv6 only) http://mirrors.4.tuna.tsinghua.edu.cn/ (IPv4 only)
天津大学: http://mirror.tju.edu.c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http://mirrors.ustc.edu.cn/ (IPv4+IPv6) http://mirrors4.ustc.edu.cn/ http://mirrors6.ustc.edu.cn/
东北大学: http://mirror.neu.edu.cn/ (IPv4 only) http://mirror.neu6.edu.cn/ (IPv6 only)
电子科技大学: http://ubuntu.ues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