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是Aspect Oriented Programing的简称。被译为“面向切面编程”。
AOP独辟蹊径通过横向抽取机制为这类无法通过纵向继承体系进行抽象的反复性代码提供了解决方法。怎样将这些独立的逻辑融合到业务逻辑中完毕和原来一样的业务操作。这才是AOP的关键。
1、连接点(Joinpoint)
程序运行的某个特定位置:如类開始初始化前。类初始化后。类某个方法调用前。一个类或一段代码拥有一些边界性质的特定点,这些代码中的特定点就被称为“连接点”。
Spring仅支持方法的连接点。既仅能在方法调用前。方法调用后,方法抛出异常时等这些程序运行点进行织入增强。
我们知道黑客攻击系统须要找到突破口,否则无法进行攻击,从某种程度上说AOP是一个黑客。连接点就是攻击的突破口。就是AOP向目标类打入楔子的候选点。
连接点由两个信息确定:第一是用方法表示的程序运行点;第二是用相对点表示的方位。
如在Test.foo()方法运行前的连接点,运行点为Test.foo(),方位为该方法运行前的位置。Spring使用切点对运行点进行定位,而方位则在增强类型中定义。
2、切点(Pointcut)
每一个程序类都拥有多个连结点,如一个拥有两个方法的类,这两个方法都是连接点。既连接点是程序中客观存在的事务。
但在这为数众多的连接点中,怎样定位到某个感兴趣的连接点上呢?AOP通过“切点”定位特定的连接点。通过数据库查询的概念来理解切点和连接点的关系再适合只是了:连接点相当于数据库中的记录。而切点相当于查询条件。切点和连接点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切点能够匹配多个连接点。
在Spring中,切点通过 org.springframework.aop.Pointcut接口进行描写叙述,它使用类和方法作为连接点的查询条件,Spring AOP的规则解析引擎负责解析切点所设定的查询条件,找到相应的连接点。事实上确切的说,应该是运行点而非连接点,由于连接点是方法运行前,运行后等包括方位信息的详细程序运行点,而切点仅仅定位到某个方法上,所以说假设希望定位到某个连接点上。还须要提供方位信息。
3、增强(Advice)
增强是织入到目标类连接点上的一段程序代码。
是不是认为AOP越来越像黑客了。增强不就是王业务类里装入的木马吗?!
在Spring中。增强除了用于描写叙述一段程序代码外,还拥有还有一个和连接点相关的信息,这便是运行点的方位。结合运行点方位信息和切点信息,我们就能够找到特定的连接点了。正由于增强即包括了用于加入到目标链接点上的一段运行逻辑,又包括了用于定位连接点的方位信息,所以Spring所提供的增强接口都是带方位名的:BeforeAdvice等。所以仅仅有结合切点和增强两者一齐上阵才干确定特定的连接点并实施增前
逻辑。
4、目标对象(Target)
增强逻辑的织入目标类。假设没有AOP,目标业务类须要自己实现全部逻辑,如ForumService所看到的。在AOP的帮助下,ForumService仅仅实现了那些非横切逻辑的程序逻辑。而性能监视和事务管理等这些横切逻辑则能够使用AOP动态织入到特定的连接点上。
5、引介(Introduction)
引介是一种特殊的增强。它为类加入一些属性和方法。
这样。即使一个业务类原本没有实现某个接口,通过AOP的引介功能,我们能够动态的为该事务加入接口的实现逻辑,让业务类成为这个接口的实现类。
6、织入(Weaving)
织入是将增强加入对目标类详细连接点上的过程,AOP象一台织布机,将目标类增强或引介AOP这台织布机天衣无缝的编织在一起。
依据不同的实现技术,AOP有三种织入的方式:、
- 编译器织入:要求使用特殊的java编译器;
- 类装载器织入:要求使用特殊的类装载器;
- 动态代理织入:在执行期间为目标类加入增强生成子类的方式。
Spring採用动态代理织入,而AspectJ採用编译器织入和类装载器织入。
7、代理(Proxy)
一个类被AOP织入增强后。就产生了一个结果类,它是融合了原类和增前逻辑的代理类。依据不同的代理方式。代理类及可能是和原类具有同样的接口的类,也可能是原类的子类。所以我们能够採用调用原类得同样方式调用代理类。
8、切面(Aspect)
切面由切点和增强(引介)组成,它既包含了横切逻辑的定义,也包含了连接点的定义,Spring AOP就是负责实施切面的框架,它将切面所定义的横切逻辑织入到切面所指定的链接点中。
AOP的工作重心在于怎样将增强应用于目标对象的连接点上,这里首先包含两个工作:第一:怎样通过切点和增强定位到连接点上;第二:怎样在增强中编写切面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