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部类
1、内部类:被定义到另一个类里面的类,又称内置类或嵌套类。
2、什么时候使用内部类?
当描述事物时,事物的内部还有事物,该事物用内部类来描述。
因为内部事务在使用外部事物的内容。
3、内部类的访问规则:
1)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包括私有。
之所以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是因为内部类中持有了一个外部类的引用,格式 外部类名.this
2)外部类要访问内部类,必须建立内部类对象。
访问格式:
A:当内部类定义在外部类的成员位置上,而且非私有,可以在外部其他类中。
可以直接建立内部类对象。
格式:
外部类名.内部类名 变量名 = 外部类对象.内部类对象;
Outer.Inner in = new Outer().new Inner();
B:当内部类在成员位置上,就可以被成员修饰符所修饰。
比如:
private:将内部类在外部类中进行封装。
static:内部类就具备static的特性。
• 当内部类被static修饰后,只能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static成员。出现了访问局限。
• 在外部其他类中,如何直接访问static内部类的非静态成员呢?
new Outer.Inner().function();
• 在外部其他类中,如何直接访问static内部类的静态成员呢?
Outer.Inner.function();
注意:
当内部类中定义了静态成员,该内部类必须是static的。
当外部类中的静态方法访问内部类时,内部类也必须是static的。
4、内部类间的区别:
内部类分别有:1)非静态成员内部类 2)静态成员内部类 3)局部内部类 4)匿名内部类
1)成员内部类
A:定义:在一个外部类中有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那么成员内部类就是把整个一个类当成了外部类的成员对待了。
B:访问方式:
内部类访问外部类,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包括私有成员,因为内部类持有外部类的引用——外部类名.this
外部类访问内部类,外部其他类访问内部类的成员,必须要建立内部类的对象
格式:外部类名.内部类名 = 外部类对象.内部类对象;
Outer.Inner oi = new Outer().new Inner();//outer代表外部类,Inner代表内部类
C:定义位置:在外部类里,在外部类的成员方法以外.
D:修饰符:final、abstract、public、private、protected和static等,那么被static修饰的就是下面所说的静态内部类。
2)静态内部类
A:定义,就是在成员内部类的基础上加上static
B:格式:外部类名.内部类名 = 外部类名.内部类对象;
Outer.Inner oi = new Outer.Inner();
C:定义位置:和成员内部类一样,就是多了个static修饰
3)局部内部类
A:定义,在外部类成员方法中定义的内部类,他更像局部变量(局部内部类不能再被成员修饰符修饰,局部内部类中也不能有静态成员)。
B: 注意:
第一:方法内部类只能在定义该内部类的方法内实例化,不可以在此方法外对其实例化。
第二:方法内部类对象不能使用该内部类所在方法的非final局部变量。
因为方法的局部变量位于栈上,只存在于该方法的生命期内。
当一个方法结束,其栈结构被删除,局部变量成为历史。
但是该方法结束之后,在方法内创建的内部类对象可能仍然存在于堆中!
例如,如果对它的引用被传递到其他某些代码,并存储在一个成员变量内。
正因为不能保证局部变量的存活期和方法内部类对象的一样长,所以内部类对象不能使用它们。
第三:方法内部类的修饰符。与成员内部类不同,方法内部类更像一个局部变量。可以用于修饰方法内部类的只有final和abstract。
第四:静态方法内的方法内部类。静态方法是没有this引用的,因此在静态方法内的内部类遭受同样的待遇,即:只能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
4)匿名内部类:没有名字的内部类。它是内部类的简化写法。
A:前提:内部类可以继承或实现一个外部类或者接口。
B:格式为:new 外部类名或者接口名(){覆盖类或者接口中的代码,(也可以自定义内容。)}
C:简单理解:就是建立一个带内容的外部类或者接口的子类的匿名对象。
D:匿名内部类的种类
a、继承式的匿名内部类
b、接口式(也可以叫实现式)的匿名内部类
c、参数式的匿名内部类
多加一句:我的理解,其实与其说是匿名内部类,我个人认为说是匿名内部类对象更确切一点。
代码:有名字的内部类和匿名内部类示例
1 interface Inter { 2 public abstract void show1(); 3 public abstract void show2(); 4 } 5 6 //有名字的内部类 7 class Outer { 8 public void method(){ 9 class Inner implements Inter { 10 public void show1(){ 11 System.out.println("show1"); 12 } 13 public void show2(){ 14 System.out.println("show1"); 15 } 16 } 17 } 18 public void show() { 19 Inter in = new Inner();//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20 in.show1(); 21 in.show2(); 22 } 23 } 24 25 //匿名内部类(重点,android里面用的多,awt的监听器用的多) 26 class Outer { 27 public void method() { 28 //匿名内部类对象调用方法 29 new Inter() { 30 public void show1() { 31 System.out.println("show1"); 32 } 33 34 public void show2() { 35 System.out.println("show1"); 36 } 37 }.show1(); 38 39 new Inter() { 40 public void show1() { 41 System.out.println("show1"); 42 } 43 44 public void show2(){ 45 System.out.println("show1"); 46 } 47 }.show2(); 48 49 //匿名内部类对象的另一种调用方式,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50 Inter in = new Inter() { 51 public void show1() { 52 System.out.println("show1"); 53 } 54 55 public void show2() { 56 System.out.println("show1"); 57 } 58 }; 59 in.show1(); 60 in.show2(); 61 } 62 }
5)什么时候使用匿名内部类呢?
A:通常在使用方法是接口类型参数,并该接口中的方法不超过三个时,可以将匿名内部类作为参数传递。
二、异常
1、异常
1)编程错误:
错误分为三类:语法错误、运行错误、逻辑错误。
- 语法错误:
定义:在编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叫编译错误。
原因:没有遵循语言的规则。
特点:容易发现并纠正,因为编译器会指出出错的位置和原因。
解决方法:从编译器错误报告中的第一个错误开始调试,在程序中从上向下调试(排除了前面的,可能就改掉了后面的)。
- 运行错误:
定义: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原因:当环境检测到一个不可能执行的操作时就会出现运行错误。
特点:会引起程序非正常中断,也不难找,因为Java解释器在程序异常终止时会将其显示出来。
解决方法:由异常处理来解决。
- 逻辑错误:
定义:如果程序没有按照预期的方案执行就会发生逻辑错误,也称为"bug"。
原因:逻辑发生错误或不够严谨。
特点:程序的执行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解决方法:通过手工跟踪、插入输出语句、使用调试工具等调试技巧查找定位,并纠正。
2)异常的由来:
A:就是程序在运行时出现不正常的情况,叫做异常。
B:由来:异常就是程序运行时出现的问题,而问题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具体事物,java对这种事物以类的形式进行了描述并封装成对象。这也是java中"万物皆对象"的体现。
2、异常体系
1)异常体系由来:
问题(严重的 Error 和非严重的 Exception)有一些共性内容,如不正常情况的信息,引发原因等,这些共性内容向上抽取形成一个基本体系,抽取出来的父类就叫做 Throwable
2)异常的体系
Throwable 其实应该分两种:
Error
通常出现重大问题如:运行的类不存在或者内存溢出等。
不编写针对代码对其处理。
Exception
A:除了 RuntimeException 和其所有子类,其他所有的异常类都是在编译的时候必须要处理的。
要么try,要么抛
B:RuntimeException
RuntimeException 和其所有的子类,都不会在编译的时候报异常,而是在运行时报异常,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回头看看我们的代码是否有问题,比如角标越界,空指针等。
3)Throwable Runnable
A:getMessage() :返回此 throwable 的详细消息字符串。
class Throwable {
String detailMessage;
Throwable(){}
Throwable(String message) {
this.detailMessage = message;
}
public String getMessage() {
return detailMessage;
}
}
B:toString():获取异常类名和异常信息,返回字符串。
C:printStackTrace():获取异常类名和异常信息,以及异常出现在程序中的位置,返回值void。
jvm默认异常处理机制就是调用此方法。
3、异常的处理方式:
A:try...catch...finally
格式:
try {
需要检测的代码;
}
catch(异常类 变量) {
处理异常的代码;(处理方式)
}
...
finally {
一定会执行的代码;
}
可以有下面三种搭配形式:
a、try...catch(...)
b、try...finally
c、try...catch(...)...finally
B:抛出 throws throw
throws:用于标识函数暴露出的异常。thorws用在函数上,后面跟异常类名(可以由多个,隔开)。
throw:用于抛出异常对象。throw用在函数内,后面跟异常对象。new Exception();throw后面的语句执行不到,作用同return
C:到底用谁?
a、你能处理,建议处理。try...catch...finally
b、你处理不了,抛出。
c、在实际开发中,是分层开发,底层代码是能抛出尽量抛出,到顶层那是会把一些不友好的异常转换成友好的异常
用日志记录住异常信息,并提供解决方案。
D:自定义异常
自定义类继承Exception或者其子类(RuntimeException)
1 class My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 2 MyException(){} 3 4 MyException(String message){ 5 super(message); //将信息传递给父类,调用父类封装好的构造方法 6 } 7 } 8 9 class Student { 10 public void giveAge(int age) throws MyException { 11 if(age>40 || age<16) { 12 //throw new MyExcetpion("建议不学了"); 13 MyExcepiont my = new MyExcetpion("建议不学了"); 14 throw my; 15 }else { 16 System.out.println("可以学习Java"); 17 } 18 } 19 }
E:RuntimeException和Exception
区别:RuntimeException就是要你改代码的。你可以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