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
http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用来在网络上传输超文本的协议,即规定了客户端也规定了服务器。
2.对于有自己内核的浏览器,在对服务器服务器发出请求时,都会给服务器发出类似的请求,如:
ie:
ie浏览器:
GET / HTTP/1.1
Accept: text/html, application/xhtml+xml, */*
Accept-Language: zh-CN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OW64; Trident/7.0; rv:11.0) like Gecko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Host: 192.168.20.228:8888
Connection: Keep-Alive
这种结构叫:请求行+请求头;
请求行:告诉服务器请求的超文本协议版本
请求头:
请求头都是客户端告诉web服务器的信息:
Accept:本客户端能接收什么类型的数据
Accept-language: 本客户端接收什么语言,服务器为根据客户端要求的语言,在服务器端去找相应的语言包(语言包需要程序员自己定义,就是需要额外编程才能实现国际化)
User-Agent: 告诉服务器,本客户端是哪种
Host: 告诉服务器,本客户端请求的是服务器上的哪个虚拟主机。
Connection: 告诉服务器,本客户端是否要求保持连接直畅通
有客户端给服务器的,就有服务器给客户端相应的结构;以tomcat 6.0为例
tomcat6.0
HTTP/1.1 200 OK -->响应行
以下的都是响应头
Server: Apache-Coyote/1.1
ETag: W/"7347-1488675968803"
Last-Modified: Sun, 05 Mar 2017 01:06:08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Content-Length: 7347
Date: Sat, 15 Jul 2017 05:53:37 GMT
回车隔开一行
这里都是响应体
服务器发给客户端的响应码:
1. 200 --> 请求成功,相应成功
2. 302 -->让客户端找别的资源
3. 304 --> 让浏览器使用缓存
4. 404 --> 请求的资源不存在
5. 500 -->请求的资源存在,但是资源中有语法错误!
6. 501 -->不支持的请求方式
7. 503 -->服务器暂时没有准备好。过一会就好。就是正在启动服务器的过程中。
具体实验操作,参考之前学习的套接字网络编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