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 History, Technology and Security (Week 5-1)

时间:2023-03-08 22:21:00

Week 5

Technology: Internets and Packets

Welcome to Week 5! This week, we’ll be covering internets and packets. The Internet is designed based on a four-layer model. Each layer builds on the layers below it. The Link and Internetwork layers are the lowest layers of that model.

历史的篇章已经过去,本周开始终于讲解技术了!互联网基于4层网络模型,其中的Link层和Internetwork层位于最底层。(四层网络模型?和之前网络课所学的有点不大一样,之前是7层,也有理论模型的5层,4层模型究竟是什么?下面一一来解说)

Layer 1: Link

Introduction / The Link Layer

开头老师回顾了之前几周课程所讲的历史,尤其是几种网络的发展(可以自行回顾Week1、Week2)。从 store and forward network 到 packets network。
Internet History, Technology and Security (Week 5-1)
图1:共享网络

为了保持价格低以及地理上的连接尽可能的短,这就要求数据必须通过几个Router(路由)。
hops:可以理解为跳数。data在各个城市之间跳来跳去,每经过一个城市就增加一跳。
设计者为了使网络更加一致、和谐(tune),通常会增加或删除Link。
问题是data经过了哪些路由(Routers)是一个需要关心的问题(而且也不只这个问题),因此为了简化这种方案,使其变得更加简单,更加可管理,于是就提出了Layered Network Model。
Internet History, Technology and Security (Week 5-1)
图2:层次网络模型

如上图所示,分层的方法能够将一个网络划分成更多可管理的部分(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其中著名的Model有TCP/IP模型---互联网协议套件(Internet Protocol Suite)。还有一种7层模型OSI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老师对其评价是Not very popular。
这里主要讲TCP/IP模型的组成:Application Layer、Transport Layer(TCP)、Internetwork Layer(IP)、Link Layer Connections。

Lee和一些人制定了因特网的标准,如下图3:
Internet History, Technology and Security (Week 5-1)
图3:因特网标准

Physical and Internet Layers 就像大货车货运货物(data),然后把货物送到正确的地方。Transport Layer(传输层)负责检查货物。
Internet History, Technology and Security (Week 5-1)
图4:层次结构

每一个城市所使用的physical medium 都可能不一样,例如有Wire、Wireless、Fiber Optic等等。
Internet History, Technology and Security (Week 5-1)

图5:Link Layer(又名 Physical Layer)(链路层和物理层属同一层,和OSI不同)
以太网(Ethernet)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硬件制造商在制造带有以太网或者无线适配器的电子器件时,都会带有一系列的字符去标识这些硬件。那这一串字符称作物理地址。物理地址的作用:能够确认身份。电脑间在网路中传输消息,到最后肯定要递交到目的方,那这时物理地址就是可以识别目的方的身份。假若其他电脑掺杂进来,看看这个物理地址不是自己的,就会跑开。。。
Internet History, Technology and Security (Week 5-1)
图6:Link Layer

那很多信息在网络中传输,就像汽车在马路上行驶,马路宽度就那么宽,车辆不可能避免会碰撞,也许是车太多,也许是有些车故意不听话导致的。怎么做才能让车避免碰撞?制定可行的交通规则是必要的。所以在Ethernet中,使用CSMA/CD(Carrier Sense Media Access with Collision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进行碰撞检测与避免。规则如下图7所示:
Internet History, Technology and Security (Week 5-1)
图7:CSMA/CD

接下来介绍一下以太网的发明人---Robert Melcalf。他在PARC工作,曾经建造了被认为是第一台电脑的Alto电脑。

Bob Metcalfe - The Ethernet Story

好吧,他的故事有点长,以后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