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oot的bad_save_user_regs

时间:2023-12-05 22:45:44
下面是一个宏定义,从名字“bad_save_user_regs”就可以猜测它是用来保存程序“出错”时用户态的寄存器的值。

从下面的“use bad_save_user_regs for abort/prefetch/undef/swi ...”
可以知道,这些“错误”是就是发生abort、prefetch、undef、swi异常时。
为什么我把“出错”、“错误”加上引号?因为这些“错误”,有时候是故意加入的,
就是为了触发异常处理程序,从而完成某些事情,比如:系统调用就是通过swi异常实现的。 CODE: .macro bad_save_user_regs //bad_save_user_regs为宏名字
sub sp, sp, #S_FRAME_SIZE // 这个宏既然是用来“保存寄存器”的,那保存在哪呢?自然是保存在“栈”中:先令sp指针自减S_FRAME_SIZE
// 这些被保存的寄存器称为“帧”,它们的总长度是S_FRAME_SIZE stmia sp, {r0 - r12} @ Calling r0-r12
// 这句话就是保存,把r0至r12保存到SP中,stmia sp中的ia表示,sp的值increase after save,
//就是保存一个,就增加4个字节。所以,r0 - r12这13个寄存器就被从下到上保存在刚刚划出的大小为
//S_FRAME_SIZE的这段空间里了
// 要注意的是,这句指令执行完后,sp的值又恢复成原值,就是“sub sp, sp, #S_FRAME_SIZE”后的值
// 这小段代码,都是计算发生“abort stack”的值
ldr r2, _armboot_start // r2等于_armboot_start所指向的值,就是u-boot在内存中存放的开始地址, 就是0x33f80000 sub r2, r2, #(CONFIG_STACKSIZE+CFG_MALLOC_LEN)
//0x33f80000 - (CONFIG_STACKSIZE+CFG_MALLOC_LEN):
//CONFIG_STACKSIZE是正常程序运行时的栈大小,CFG_MALLOC_LEN是堆的大小 sub r2, r2, #(CFG_GBL_DATA_SIZE+) @ set base words into abort stack
// CFG_GBL_DATA_SIZE是一个全局变量的大小,8:两个字,用来存放发生这些异常时的pc、cpsr寄存器 ldmia r2, {r2 - r3} @ get pc, cpsr // 把发生异常时,使用get_bad_stack保存的pc、cpsr寄存器加载到r2,r3
add r0, sp, #S_FRAME_SIZE @ restore sp_SVC // r0=原来的SP值
add r5, sp, #S_SP // 从这句指令看,原来SP之上,也是用来保存寄存器的
// S_SP等于52,表示“原来SP + 52”的地方,是保存sp寄存器
mov r1, lr // r1=lr
stmia r5, {r0 - r3} @ save sp_SVC, lr_SVC, pc, cpsr
// “原来SP + 52”的地方 存入 r0,即“原来的SP值”,就是sp_SVC,即被中断时的SP值
// “原来SP + 56”的地方 存入 r1,即lr,就是lr_SVC,即被中断时的lr值
// “原来SP + 60”的地方 存入 r2,即pc,就是“使用get_bad_stack保存的pc”,即被中断时的pc值
// “原来SP + 64”的地方 存入 r3,即cpsr,就是“使用get_bad_stack保存的cpsr”,即被中断时的cpsr值
// 52、56、60、64对应S_SP、S_LR、S_PC、S_PSR
mov r0, sp // r0=sp
.endm http://blog.csdn.net/ltt305210390/article/details/927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