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自主开发还是选择套装软件

时间:2022-09-11 22:07:32
一家制造企业要上ERP,是选择自主开发还是选择套装软件?

我现在的观点是,如果有成熟的ERP软件解决方案就选择成熟的解决方案然后培训内部ERP顾问做企业信息化。

毕竟ERP类管理软件不仅仅是“软件”而是以软件的为载体的信息化解决方案,ERP是解决问题的不是制造问题的。

我一直在制造工厂做MES的开发实施工作除了财务模块没有做过其他模块(销售,库存,车间管理等)都开发和实施了不止一遍,现在我开始反思自主开发这种方式,甚至不赞同制造企业自主开发,当然特例除外。

自主开发对企业来说,快速灵活,对于解决信息化初级阶段的任务,“手工作业电脑化,简单的报表输出”很是便捷,修改起来也很灵活。

有的时候正是因为“便捷,快速”恰恰是导致“自主开发”后期难易推进的原因(更准确的描述是项目的管理难度和人员素质的要求更高,这些正是制造工厂IT部门所缺少的)。 当“手工作业电脑化”工作完成后,就需要做“深度整合,数据分析”。但是自主开发的系统,很难做到这一步,或者说我们目前开发的系统没有做到这一步。

主要原因在于自主开发的系统很难将“企业的管理政策”持久化,由于管理层对“信息化”理解不一致,不同时期,不同的人都可以提出对系统进行修改,再加上IT做为服务部的尴尬地位,在没有强势领导支持的情况下,IT部门只能执行,很难驳回管理层的意见,再加上,软件系统的架构基础薄弱,在系统维护时期又由不同的IT人对代码进行维护,结果就是,系统越来越膨胀,数据支离破碎,后期开发一个综合报表都很困难,慢慢的系统就做死了,只能重新来过。

当然这样的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给IT部门更大的权力,IT部门最好有专业的人做软件架构,业务分析,系统维护,流程管理,数据分析和集成,功能和产品设计,这些不正是一个软件公司要做的吗,一家制造工厂要做这些光人力成本就很高。另外从社会化分工来的角度考虑,请专业的软件公司做这些是不是成本更低,风险更小呢?

当我们在做“选择自主开发还是成熟解决方案”的决策时有以下问题应该思考:
ERP,自主开发还是选择套装软件
首先要考虑的是,当前企业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希望借助”上新的系统“在哪些方面有些改善。
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考虑:

1.手工作业电脑化。减少手工作业,把人员从重复的工作解放出来。

2.通过实施新系统,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企业发展的知识库,供企业后续发展做知识和数据的积累以及新人教育训练的传承资料。

4.梳理当前的业务流程并通过系统透明化,清晰化,减少管理的漏洞。

5.组织的架构清晰化并与ERP功能做对照,便于固化和后期调整。

6.在实施中梳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权责。

7.在多个维度多个层次开发管理报表。

更高的要求也是制造业信息化终极目标是:提高交期的准确度,降低库存,提高车间的生产效率,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要实现这些目标当然要考虑,成本和实施周期。

在软件要求上管理层经常忽略的是,软件的架构,功能结构,数据架构和安全性。这些偏软件的要求,虽然功能面看不到,但是是最基础的,没有这些ERP解决方案就是镜中花水中月。

另一个忽略的地方是产品体验,现在管理软件体验普遍差,但是随着互联网和手机APP在体验方面的改善和用户教育的深入,未来的管理软件在用户体验上必然会有所改善,否则会遭到用户抵制。


由此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企业信息化整套解决方案中要思考的内容。
ERP,自主开发还是选择套装软件
无论是选择自主开发还是套装软件,只要能满足上面这些要求都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20130710 修订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有个制造公司上ERP软件公司的贼船,要打官司,状告ERP软件公司忽悠。
前几天也一直在传汉德SAP的实施费用在200W了,国内管理软件公司业绩普遍不好,一直在裁员,下半年将更加难过。
看样子中国的管理软件市场不怎么好做。
这种现象很值得思考,为什么SAP,Oracle等国外的管理软件可以做的那么好,市场占用率那么大?
而中国的管理软件公司会被人家告上法庭呢?

其实现在制造业普遍经营困难,主要是外部经济压力加大再加上前期发展过快导致很多问题,发展放慢后这些问题都爆发了。
现在正是急需改善的时候,按照道理说,IT管理咨询应该会有机会。
虽然大多数制造公司会缩减软硬件投资,但是在现有系统改善和深入上会花很多功夫,这些应该可以看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