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进步来源于关注的方向

时间:2021-09-18 04:33:35

      现在的自媒体很火,许多人也从这上边得到了一份回报,这得益于这两年的“内容创业”大潮的指引,很多人先后投入到了这个领域中。于是,我们会看到,每天在朋友圈大家都在不停转发各式各样的文章,千奇百怪的观点,这些内容剥夺了我们宝贵的时间与极其珍贵的精力。很多人的碎片化时间都放在了这上面,甚至连整块时间都被“有意无意”地碎片化了,工作或是学习了不到半小时便打开微信,看到朋友圈的小红点出现就情不自禁地点进去看看,看到了别人转发的文章自己也就点开看看,随便划划退出后再看下一篇文章,随便划划后再退出,再看下一篇文章,直到所有文章基本都划过后才意识到十几、二十分钟已经过去,于是关上手机继续学习或是工作,不到半小时后上述场景进入到第2个循环中,这个循环执行次数因人而异,有些人会执行几次、有些人会执行十几次,还有些人则会执行几十次。


      然而,这篇文章我并不想讨论上面这种普遍情况。我重点想讨论的是,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你最应该看重的是自己的“硬技术”还是“大道理”呢?毫无疑问,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正如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那到底什么是“硬技术”,什么是“大道理”呢?


      对于我们技术人员来说,所谓的“硬技术”指的就是我们的专业能力,比如你做iOS开发,你是否对于Objective-C或是Swift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和造诣,对于系统SDK有着很熟练的掌握,对于涉及到底层框架与机制等领域,是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为之花费足够的时间来钻研呢?如果你从事的是Android开发,那么你对于本职工作是否足够精进,甚至对于后端系统是否有一些了解,对于Google重点推广的Kotlin是否有过想要学习和钻研的想法呢?如果你从事的是Java后端开发,那么对于各个重要框架除了正常使用外,是否有研究过这些框架的底层构成和涉及到的一些设计模式呢?对于一些并发、分布式系统是否有过研究和深入呢?对于缓存、微服务等重要领域是否愿意花费时间来深入探索呢?


      上面所列举的就是我称之为的“硬技术”,这是我们每一个技术从业人员安身立命之本,有了良好的技术造诣,你就有了很好的底气,无论发生什么动荡,你也知道你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和牵连“硬技术”从根本上决定了你能在职业道路上走多远,走多好,走得是否顺畅


那什么又是“大道理”呢?


其实,“大道理”是个比较笼统的说法。它泛指一些人生道理、做事情的道理、与人相处的道理、工作的道理。毫无疑问,这些道理很重要。然而,现在有不少人却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将“大道理”看作是职业成长的重要法宝,反而忽略了“硬道理”的修炼。我认为,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和想法。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如此推崇“大道理”呢?我想根本原因在于,这种道理接受起来比较容易、理解起来难度不大、而且很容易感同身受,让人产生读完“大道理”后自己就会立刻成长的错觉,下面我举几个例子,看看你是否有过经历。


现在的微信朋友圈文章普遍喜欢通过一个个响亮又吸引人的标题来获取人们的注意力。比如说:


  • 自律是决定你人生高度的终极法宝

  • 学好PPT就能超越身边99%的人

  • 说话方式决定了你能在职场走多远

  • 他毕业3年实现了财富*,只因做到了这一点

  • 他通过跳槽实现了工资翻倍的增长

  • 不打破思想的牢笼,你永远无法实现自我突破

  • 你之所以平庸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人生格局

  • 你无法快速成长就是因为太过容易放弃

  • 从学渣到学霸的逆袭之路

  • 拖延症是制约你前进的毒瘤


太多太多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深深地相信,上面这些文章里面的很多观点都是让我受用的,比如说不要拖延、养成良好的说话方式,好的待人接物方法、改变自己的某些不正确的价值观。


但光是觉得有用就行了么?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些“大道理”,亦或说是“软技能”,是帮助我们成长的软性良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走得更好,更远。但真正推进我们技术人员前行的始终是我们的“硬技术”,“硬技术”才是我们要始终刻意修炼的,同时再加上这些“软技能”的相辅相成,那才是正确之路。


但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愿意阅读这些“大道理”文章呢,根本原因在于它不太费脑子,好懂!


而真正的技术文章想必都是需要我们付出脑力的思考,可能读一遍还无法完全理解。同时,这样的技术文章一般都是比较枯燥的,短期内一定看不出任何成长。对于期待“即时回馈”的人来说,读这样的文章是种煎熬


下面列举一些典型的“硬技术文章”的标题:


  • 如何解决数据一致性问题

  • 服务发现、服务治理该如何做

  • Spring Cloud Eureka深入解析

  • 交易系统的高可用之道

  • 配置中心的建立

  • Kotlin函数式编程实例讲解

  • Swift 4新特性讲解

  • 消息推送系统创建过程与一般性处理

  • 如何确保IM通信系统消息的不丢不重


韩寒《后会无期》电影中有一句经典台词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觉得说得太棒了。“大道理”都好懂,但是否真正付出实践了才是检验这一切的根本准绳


说了这么多,我毫无批判“大道理”文章的意思,也许我这篇文章在你的眼里看来也被归类为“大道理”中。这并不重要,我只是期望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你能真正意识到什么才是对于你来说最为重要的。将“硬技能”与“软技能”都作为提升自己的手段,实现真正的跨越!当然,跨越的前提是你自己的技能水平的逐步提升!另也可以着眼于一些其他副业的扩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一定是专业人士,但未必不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从其它的视角去开拓眼界,可能就会看到不一样的人生。


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ricohzhanglong/article/details/806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