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时间:2024-04-10 10:32:00

一、烧写系统镜像

1.格式化SD卡

对sd卡的要求,官方建议Class10或以上的 8GB SDHC卡,容量小或者卡通信速度太慢,都很有隐患。
烧写系统映像前,如果之前sd卡写了其他映像文件,或者原本格式不匹配,需格式一下SD卡,保险起见,最好格式一下。这里使用的软件:SDFormatter , 选择要格式的sd卡盘符后,点击格式化: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格式成功后,跳出成功提示和相应参数: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2. 下载Ubuntu-Core with Qt-Embedded系统映像和烧写系统

官方提供的百度网盘地址:https://pan.baidu.com/s/1miMwKoK#list/path=%2F
先将NanoPi-NEO\official-ROMs\nanopi-neo-core-qte-sd4g-20160704.img.zip解压得到映像文件。以管理员身份运行tools目录下烧写工具:win32diskimager 将上面的映像烧入sd卡。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出现错误: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是因为选择的映像文件的路径名中有中文,改成英文就好,或者换用version:08版本,没有这个BUG。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烧写成功后会跳出成功提示窗口,退出烧写软件。

二、开发板接线和上电启动系统

烧写成功后我们将SD卡插入卡槽(这个卡槽是可以自动退卡的,当你将卡插到底,弹片就会将卡弹出,所以插入后,仔细检查一下是否插入正确,以免读卡失败),连接好网线,然后接上电源线,系统就启动了,蓝色灯会闪烁。电源:5V 2A(非常重要,一定要保证电源强劲,避免因供电不足莫名出错)。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加电开机前如果已正确的连接网线,则系统启动时会自动获取IP地址,如果没有连接网线、没有DHCP服务或是其它网络问题,则会导致获取IP地址失败,同时系统启动会因此等待约15~60秒的时间(官方说明)。
IP地址获取:可以直接登录路由器查找入网的设备,得到IP。主机名为FriendlyARM(注意区分大小写),其他方法有:通过连接串口转接板登录终端,直接修改为指定IP地址。Windows系统下查找局域网内其他设备IP地址和主机名的方法,因为系统不同,可度娘尝试解决~~。

三、Ssh远程登录:
下载一个免安装的putyy,输入板子IP地址,以ssh协议登录系统。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作为开发者,显然已root用户登录比较好,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创建一些普通用户,linux系统支持多用户。按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会打印系统版本信息,然后进入熟悉的命令行模式。
但是安全考虑,默认是不保存登录参数,下次登录需要重新输入,降低了效率,这里有自动登录设置:http://blog.csdn.net/xhhjin/article/details/8447076 可以参考。
其他登录方式后面再讲,我们先做一下一些必要的工作

四、拓展sd卡文件系统rootfs分区

强烈建议做好系统运行卡之后立即进行文件系统 rootfs 分区的扩展,这将大大提升系统的性能,避免空间不足带来的各种繁琐问题(官方)。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以上是官方推荐的方法,我这里就使用方法二,直接板子上做拓展了。在拓展前,先运行一下查看分区命令,方便和拓展后做一个对比。
运行拓展命令: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系统重启后,远程登录就掉线了,需要重新登录上去。登录后,再次查询:
拓展前: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拓展后: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rootfs 分区可用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五、更新软件源

看了一下其他试用小伙伴的文章,不更新一下源,后面很多安装命令无法工作。
查看一下官方源的配置文件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1)备份一下官方默认源,方便需要时候恢复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2)编辑器打开源配置文件
配置前首先参考:
1)官方的说明:https://help.ubuntu.com/community/Repositories/CommandLine
2)官方源:https://launchpad.net/ubuntu/+archivemirrors   中国区域: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可以看到第一个阿里云的源,标称速度是很快的,还有一些高校的源。我后面调试中发现官方源还是蛮快的,所以还是使用官方源吧:使用vim编辑配置文件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去掉一些源前面的注释符“##”,修改后如下: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修改完配置文件后,需要立即更新源,否则系统还是处于旧状态。更新命令如下: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更新过程有点耗时,完成后可以进入下面设置。

Ps:如果需要换源,以下以更换为阿里源为例:
之前那个界面,点击阿里云进入界面,选择ubuntu版本: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根据这个地址来修改配置文件如下:修改方法见ubuntu官方介绍(上面的链接)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修改完成后,保存退出,输入命令更新源:apt-get update。结果出现了一堆404错误,好像被坑了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可以试试其他源是否好用。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六、vnc图形界面登录(windows系统下使用 xrdp协议登录ubuntu Xfce桌面)

Ssh登录的命令行界面比较精简,快速。但是有时候我们还是希望可以登录绚丽的图形界面。
Virtual Network Computing(VNC)是进行远程桌面控制的一个软件。客户端的键盘输入和鼠标操作通过网络传输到远程服务器,控制服务器的操作。服务器的图形界面通过网络传输会客户端显示给用户。给你的感觉就像直接在操作本地计算机一样,只是所有的程序和命令都是在服务器端执行(本段摘抄)。
远程登录软件有RealVNC、VNCViewer等。这里介绍windows系统下使用xrdp通过“附件”自带的“远程桌面连接”功能,登录ubuntu桌面环境。
Ubuntu桌面环境有一下几个版本: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Xfce是使用率仅次于KDE与Gnome的Linux桌面系统,是一个轻量级的类Unix的桌面系统。考虑到板子资源有限,这里选择轻量级的xfce桌面环境。
这几种桌面环境的对比,参考:https://www.kafan.cn/edu/6185914.html
另外我们使用Windows远程桌面远程登录,因为其使用的是RDP协议,所以终端上,就要先安装与其对应的Xrdp,另外还需要安装vnc服务器。安装后要设置xrdp的登录参数为xfce桌面环境,并且重启xrdp服务。
综合起来,终端命令行安装步骤参考下图(该图引用):安装中出现[y/n]提示,一律输入y。整个安装过程是比较漫长的!!!!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上面gedit命令是图形界面命令,可以使用vim编译器编辑该配置文件。
“vi /etc/xrdp/startwm.sh”
如果出现图形选择窗口,一律回车,例如: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安装设置完成后,Windows远程登录:附件->远程桌面连接,输入板子IP地址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输入登录名和密码:root 和 fa 后,点OK。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有时候会登录失败,可以重新试一下,就可以成功了,登录界面还是很小清新的:
【NanoPi NEO试用体验】开发板启动和开发环境配置

说明:root/fa 需要登录两次才行,原因未做进一步分析。感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