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第13章——应用分析

时间:2024-03-26 11:19:52

       虽然写这个博客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我自己做一个思路记忆录,但是如果你恰好点了进来,那么先对你说一声欢迎。我并不是什么大触,只是一个菜菜的学生,如果您发现了什么错误或者您对于某些地方有更好的意见,非常欢迎您的斧正!

目录

13.1应用程序交互模型

13.2应用类模型

13.3应用状态模型

13.4增加操作


13.1应用程序交互模型

 

①确定系统边界

②寻找参与者

③寻找用例

④准备初始和终止事件

⑤准备普通场景

⑥增加变化和异常场景

⑦寻找外部事件

⑧编制复杂用例的活动图

⑨组织参与者和用例

⑩检查领域类模型

 

①确定系统边界

√确定系统包含哪些功能,更重要的是,确定它应该忽略哪些内容

 

②寻找参与者

√参与者可以是人、外部设备和其他软件系统。参与者不受系统控制,把它们认定为不可预测的。

 

③寻找用例

√对于每个参与者,列举参与者使用系统的不同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是一个用例。

√用例将系统功能划分成少数离散单元,所有的系统行为都必须处在某种用例之下。

《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第13章——应用分析

⑤准备普通场景

场景是指在一组交互对象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对于每个用例,准备出一种或多种典型的对话,以获得对系统期望行为的感觉。

√这些场景描述了主要的交互、外部显示格式以及信息交换等。

《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第13章——应用分析

《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第13章——应用分析

⑥增加变化和异常场景

√考虑错误情形,包括无效值和没有响应。

 

⑦寻找外部事件

√检查场景,寻找所有的外部事件,包括所有的输入、决策、中断以及与用户或外部设备之间的往来交互。

√应该把对控制流有着相同效果的事件都组织在同一个名称下面,即使它们的参数值不同的时候也要这么做。

√必须确定量化值之间的差异何时会打到要区分成不同的事件。

√为每一种场景准备一张顺序图。

《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第13章——应用分析

《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第13章——应用分析

⑧编制复杂用例的活动图

√顺序图捕获参与者之间的会话与相互作用,但它们没有清晰地给出候选方案和决策。使用活动图在分析过程中归档业务逻辑。

《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第13章——应用分析

⑨组织参与者用例

《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第13章——应用分析

⑩检查领域类模型

√交叉检查应用模型和类模型以确保没有不一致的地方。

 

13.2应用类模型

①确定用户界面

②定义边界类

③确定控制器

④检查交互模型

 

①确定用户界面

√多数交互都可以划分成两个部分:应用逻辑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以一致的方式给系统用户提供访问其领域对象、命令和应用选项的一个或一组对象。

√分析阶段的重点是信息流和控制,而不是表示格式。

命令(command):对服务的一种大规模的请求。

《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第13章——应用分析

②定义边界类

边界类(boundary):提供系统与外部资源通信的一个集结地。

 

③确定控制器

控制器:(controller):一种管理应用程序内部控制权的主动对象。

√它接收外接或系统内部对象的信号,响应它们,调用系统对象上的操作,以及给外界发送信号。

 

④检查交互模型

《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第13章——应用分析

13.3应用状态模型

①使用状态来确定应用类

②寻找事件

③构建状态图

④检查其他状态图

⑤检查类模型

⑥检查交互模型

13.4增加操作

①来自类模型的操作

②来自用例的操作

③购物清单操作

④简化操作:尽可能多地使用继承来减少相异操作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