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通-OSPF域间路由防环机制

时间:2024-03-21 21:33:37

1类LSA:用来描述路由器自身直连接口链路状态信息的(也就是路由器连了什么);

2类LSA:用来描述伪节点的信息(2类LSA不仅描述了拓扑信息,同时也描述了叶子信息);

3类LSA:用来描述域间路由信息的。

OSPF区域间路由器的几种情况:

1、一台路由器连接了多个区域,但是没有连接骨干区域;

2、一台路由器连接了多个区域,并且有一个接口属于骨干区域;

3、一台路由器连接了多个区域,并且在骨干区域建立了FULL的邻接关系;

ABR的定义:连接多个区域,并且在骨干区域存在一个活动的接口。

ABR的功能:1、将直连区域内的最优路由转换为3类LSA,泛洪到其他连接的区域中;2、将骨干区域内的3类LSA,继续以3类LSA的形式泛洪到其他直连非骨干区域内。

当路由器具备ABR特性后,将会在自身产生的1类LSA中的Options字段,置位ABR;

注意:华为的特殊情况:当在OSPF进程中配置多区域,但是没有宣告接口,也可以将路由器置位ABR(但是不具备ABR功能)。

非骨干区域的3类LSA不能重新包装泛洪到骨干区域(防环)

OSPF区域间路由计算防环原则一:

1、为了避免区域间的环路,OSPF规定不同区域间的路由器交互只能通过ABR实现;ABR是连接到骨干区域的,所以在区域设计上规定,所有非骨干区域要连接到骨干区域。

区域间的通讯需要通过骨干区域,形成逻辑上的星状拓扑、且无环。

所以,在上图中,14.1.1.0/24网段不会变成3类LSA传递到其他区域(因为R1和R4不是ABR)

OSPF区域间路由计算防环原则二:

1、ABR不会将非骨干区域的3类LSA传递到骨干区域——原理;(具体实现的方式:不让3类LSA加表)

2、ABR在骨干区域存在邻居(一定为FULL关系)的时候,不会计算非骨干区域的3类LSA(具体实现的方式);

3、ABR在骨干区域不存在邻居的时候,会计算非骨干区域的3类LSA(具体实现的方式);

OSPF区域间路由计算防环原则三:

1、无论COST,1类LSA优于3类L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