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OJ 1367】 1367: [Baltic2004]sequence (可并堆-左偏树)

时间:2021-12-16 05:31:25

1367: [Baltic2004]sequence

Description

【BZOJ 1367】 1367: [Baltic2004]sequence (可并堆-左偏树)

Input

【BZOJ 1367】 1367: [Baltic2004]sequence (可并堆-左偏树)

Output

一个整数R

Sample Input

7
9
4
8
20
14
15
18

Sample Output

13

HINT

所求的Z序列为6,7,8,13,14,15,18.
R=13

Source

【分析】

  这题主要是要证明结论。详见hyh的论文。

  先说说结论做法:

  把序列分成m个区间,每个区间最后到达的值都是u。u为这个区间所有数的中位数。

  先做一个小小的转化,题目要求b1<b2<...b3,可以变成b1-1<=b2-2<=b3-3<=...bi-i...【经典的标号的加减,加上一个等号

  然后是这样做:

假设我们已经找到前 k 个数 a[1], a[2], … , a[k] (k<n) 的最优解,得到 m 个区间组成的队列,对应的解为 (w[1],w[2],…,w[m]),现 在要加入 a[k+1],并求出前 k+1 个数的最优解。首先我们把 a[k+1] 作为一个新区 间直接加入队尾,令 w[m+1]=a[k+1],然后不断检查队尾两个区间的解 w[m] 和
w[m+1],如果 w[m] >w[m+1],我们需要将最后两个区间合并,并找出新区间的
最优解(也就是序列 a 中,下标在这个新区间内的各项的中位数)。重复这个合
并过程,直至 w[1] ≤ w[2] ≤ … ≤ w[m] 时结束,然后继续处理下一个数。

  正确性证明:

  若某序列前半部分 a[1], a[2], … , a[n] 的最优解为 (u,u,…,u),后半部分a[n+1], a[n+2], ... , a[m] 的最优解为 (v,v,…,v),那么整个序列的最优解是什么
呢?

  若 u≤ v,显然整个序列的最优解为 (u,u,…,u,v,v,…,v) 。

  否则,设整个序列的最优解为 ( b[1],b[2],…,b[m] ),则显然 b[n] ≤ u(否则我们把前半部分的解( b[1],b[2], …,b[n]) 改为 (u,u,…,u),由题设知整个序列的解不会变坏),同理b[n+1] ≥ v。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下面这个事实:
对于任意一个序列 a[1] ,a[2],…,a[n],如果最优解为 (u,u,…,u),那么在满足u≤ u′≤ b[1] 或 b[n] ≤ u′≤ u 的情况下, (b[1],b[2],…,b[n]) 不会比 ( u′ ,u′ ,…,u′ )
更优。

  我们用归纳法证明 u≤ u′≤ b[1] 的情况, b[n] ≤ u′≤ u 的情况可以类似证明。

  当 n=1 时, u=a[1],命题显然成立。
当n>1 时,假设对于任意长度小于n的序列命题都成立,现在证明对于长度
为n的序列命题也成立。

  首先把 (b[1], b[2], … b[n]) 改为 (b[1], b[1], … b[1]),这
一改动将不会导致解变坏,因为如果解变坏了,由归纳假设可知a[2],a[3],…,a[n]
的中位数w>u,这样的话,最优解就应该为(u,u,…,u,w,w,…,w),矛盾。

  然后我们再把(b[1],b[1],…,b[1])改为 ( u′ ,u′ ,…,u′ ),由于 | a[1] - x | + | a[2] - x | + …+ | a[n] - x | 的几何意义为数轴上点x到点a[1], a[2], … a[n] 的距离之和,且u≤ u′≤ b[1],显然点u′ 到各点的距离之和不会比点b[1] 到各点的距离之和大,也
就是说, (b[1],b[1],…,b[n]) 不会比 (v,v,…,v) 更优。(证毕)

  再回到之前的论述,由于 b[n] ≤ u,作为上述事实的结论,我们可以得知,
将 ( b[1],b[2],…,b[n] ) 改为 (b[n],b[n],…,b[n]),再将 ( b[n+1],b[n+2],…,b[m])
改为 ( b[n+1],b[n+1], …,b[n+1]),并不会使解变坏。

也就是说,整个序列的最优
解为 ( b[n],b[n],…,b[n],b[n+1],b[n+1],…,b[n+1])。再考虑一下该解的几何意
义,设整个序列的中位数为 w,则显然令 b[n]=b[n+1]=w 将得到整个序列的最优
解,即最优解为 (w,w,…,w)。

  (以上证明来自论文ORZ)

代码: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dlib>
#include<cstring>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axn 1000010
#define LL long long int a[Maxn]; int myabs(int x) {return x<?-x:x;} struct node
{
int v,siz,dis,lc,rc;
}t[Maxn]; struct Ltree
{
int cnt;
int merge(int x,int y)
{
if(x==||y==) return x+y;
if(t[x].v<t[y].v) swap(x,y);
t[x].rc=merge(t[x].rc,y);
t[x].siz=t[t[x].lc].siz+t[t[x].rc].siz+;
if(t[t[x].rc].dis>t[t[x].lc].dis) swap(t[x].lc,t[x].rc);
t[x].dis=t[t[x].rc].dis+;
return x;
}
inline int top(int x) {return t[x].v;}
inline int size(int x) {return t[x].siz;}
inline void pop(int &x) {x=merge(t[x].lc,t[x].rc);}
inline int add(int x)
{
t[++cnt].v=x;t[cnt].siz=;
t[cnt].lc=t[cnt].rc=t[cnt].dis=;
return cnt;
}
}heap; int rt[Maxn],tot[Maxn];//区间
int l[Maxn],r[Maxn]; int main()
{
int n;
scanf("%d",&n);
for(int i=;i<=n;i++) {scanf("%d",&a[i]);a[i]-=i;}
int now=;
for(int i=;i<=n;i++)
{
now++;
rt[now]=heap.add(a[i]);
l[now]=r[now]=i;tot[now]=;
while(now>&&heap.top(rt[now-])>heap.top(rt[now]))
{
now--;
rt[now]=heap.merge(rt[now],rt[now+]);
tot[now]+=tot[now+];r[now]=r[now+];
while(heap.size(rt[now])*>tot[now]+)
heap.pop(rt[now]);
}
}
LL ans=;
for(int i=;i<=now;i++)
{
int xx=heap.top(rt[i]);
for(int j=l[i];j<=r[i];j++)
{
ans+=myabs(a[j]-xx);
}
}
printf("%lld\n",ans);
return ;
}

2017-01-16 15:30:21


左偏树:(上面的这份代码的左偏树还少了O(n)构建的部分。)

概念:

  优先队列 

  优先队列(Priority Queue)是一种抽象数据类型(ADT),它是一种容器,里面 有一些元素,这些元素也称为队列中的节点(node)。优先队列的节点至少要包含 一种性质:有序性,也就是说任意两个节点可以比较大小。为了具体起见我们假 设这些节点中都包含一个键值(key),节点的大小通过比较它们的键值而定。优 先队列有三个基本的操作:插入节点(Insert),取得最小节点(Minimum) 和删除 最小节点(Delete-Min)。

  可并堆

  可并堆(Mergeable Heap)也是一种抽象数据类型,它除了支持优先队列的三 个基本操作(Insert, Minimum, Delete-Min), 还支持一个额外的操作——合并操作。

  左偏树

  左偏树(Leftist Tree)是一种可并堆的实现。左偏树是一棵二叉树,它的节点 除了和二叉树的节点一样具有左右子树指针( left, right ) 外,还有两个属性:键值 和距离(dist)。

  1、外节点:节点 i 称为外节点(external node),当且仅当节点 i 的左子树或右子树为空 ( left(i) = NULL 或 right(i) = NULL );
  2、距离:点 i 的距离( dist( i ) ) 是节点 i 到它的后代 中,最近的外节点所经过的边数。特别的,如果节点 i 本身是外节点,则它的距 离为 0;而空节点的距离规定为-1 (dist(NULL) = -1)。在本文中,有时也提到一 棵左偏树的距离,这指的是该树根节点的距离。

左偏树的性质

[性质 1] 节点的键值小于或等于它的左右子节点的键值。
[性质 2] 节点的左子节点的距离不小于右子节点的距离。
[性质 3] 节点的距离等于它的右子节点的距离加 1
[引理 1] 若左偏树的距离为一定值, 则节点数最少的左偏树是完全二叉树。
[定理 1] 若一棵左偏树的距离为k,则这棵左偏树至少有 2k+1-1 个节点。
[性质 4] 一棵 N 个节点的左偏树距离最多为 [log(N+1)]-1。

性质4决定了左偏树的时间复杂度是较低的。

左偏树的合并:

int merge(int x,int y)
{
if(x==0||y==0) return x+y;
if(t[x].v<t[y].v) swap(x,y);
t[x].rc=merge(t[x].rc,y);
t[x].siz=t[t[x].lc].siz+t[t[x].rc].siz+1;
if(t[t[x].rc].dis>t[t[x].lc].dis) swap(t[x].lc,t[x].rc);
t[x].dis=t[t[x].rc].dis+1;
return x;
}

删除:

inline void pop(int &x) {x=merge(t[x].lc,t[x].rc);}

添加一个节点形成一颗新的左偏树:

inline int add(int x)
{
t[++cnt].v=x;t[cnt].siz=1;
t[cnt].lc=t[cnt].rc=t[cnt].dis=0;
return cnt;
}

各种堆的比较:

【BZOJ 1367】 1367: [Baltic2004]sequence (可并堆-左偏树)

左偏树真是真短真美丽233

2017-01-16 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