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l中的匹配(六)

时间:2023-03-09 04:35:40
Perl中的匹配(六)

在Perl中,匹配的定界符如果是双斜线//,可以直接使用双斜线完成匹配操作。

如果特定条件下需要改变定界符,如改为{},[]等。需要加入m,m{},m[]等。

m%^http://%

默认的模式匹配对象是自动化变量$_,如果要指定匹配对象,可以使用绑定操作符=~。

my $some_other = "I have a Dream";

if($some_other =~ /\brub/);    ##用右侧的模式对左侧的对象进行匹配。

模式匹配修饰符:

/i表示大小写无关的匹配。

/s表示元字符"."可以匹配到换行符。

/x表示原匹配对象中的空白符无效,我们可以随意增加分割用的空白符,

对之前的空格可以使用\s字符集来表示。

修饰符/a表示用ASCII码的方式解释对象中的字符,/u表示用unicode的方式来解释对象中的字符。

锚位修饰符:

\A表示字符串的绝对起始位置--行首。

m{\Ahttps:?://}i;

\z表示字符串的绝对结束位置--行尾(\n之后)。

脱字符(^)表示行首的首锚位,行尾的尾锚位($),/m主要针对这两个锚位修饰符,

使得他们既可以得到行首行尾锚位。又可以锚位字符串首位

\Z表示行尾锚位,不同的是允许之后可以有换行符。

\b表示单词锚位。

/\bfreb\b/;

捕获变量与捕获组中的反向引用相对用:

默认使用$1,$2这样的变量来表示,变量内部存储最近一次成功匹配到的值。

$_ = "Hello there, neighbor";

if(/(\S+) (\S+) (\S+)/) {

print "words were $1,$2,$3 \n"; }

自定义命名捕获变量和关闭捕获。

if(/(?:bronto)?saurus (steak|burger)/)     ##?:表示关闭捕获功能,不会产生$1;

print "I saw $1";                             ##输出steak和burger的捕获值。

if($names =~m/((?<name1>\w+) (and|or) (?<name2>\w+) \g{name1})/)

##在该条语句中直接应用反向引用,在下一条语句中使用引用变量。

print "I saw $+<name1>";

自动捕获变量的存储,经过匹配后的数据,可以分为三部分:

匹配区段之前的字符:可以用$`或${^PREMATCH}

匹配的字符:可以用$&或者$(^MATCH)

匹配之后的字符:可以用$'或者$(^POSTM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