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se陨落,开发者服务今后路在何方?

时间:2023-03-09 17:12:26
Parse陨落,开发者服务今后路在何方?

Parse为开发者提供移动应用的后台服务,包括数据存储、消息推送及用户管理等等。因此方便开发者可专心在客户端的制作,简化服务器端的设计。

关于 Parse 关停

2016年1月28日,Parse 官方宣布将于1年后关闭 Parse 服务。又一个有梦想有坚持的团队结束了征程,这应该是这几天以来开发者服务市场,或者移动互联网开发者圈子里最为震撼的一个消息了。
Parse陨落,开发者服务今后路在何方?
作为一个开发者服务平台,Parse 在开发者服务领域里很有影响力,有很多的使用开发者,产品也比较完整、专业,就拿他们的开发者文档来说,对我的两次创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初 Parse 被 Facebook 收购也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种种原因,让我们听到 Parse 将被关停的消息后,都会觉得特别突然。
在冷静思考几天后,我试图理解为什么 Facebook 会在 Parse 成长迅速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关停它,是什么原因促成这个站在巨人肩头上的产品的倒下?

其早在 Facebook 收购 Parse 时,这样的担忧便已经出现。

与 Facebook 盈利模式不符

2013年,Facebook 以8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Parse ,以 Parse 作为跳台,来与亚马逊、Google、微软等公司同台竞争,希望能够在云服务行业也占有一席之地,显然 Facebook 没有想清楚如何利用好这一宝具。

随着 Facebook 的商业模式越来越清晰,移动广告业务已经占其收入的80%,Parse 作为为开发者提供后端云服务的产品,为这一商业模式带来的利益微乎其微,一时间成为 Facebook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产品。

“We’re proud that we’ve been able to help so many of you build great mobile apps, but we need to focus our resources elsewhere.” Facebook Parse CTO Kevin Lacker在博客上如是说。

竞争对手定位失误

Parse作为云服务的后起之秀,在前期的发展目标非常的明确:为移动开发者提供专业的后端云服务。随着 Parse 业务的扩张,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虽然 Parse 的确发展得很快(比如2015年,在 F8 大会上,Parse 宣布进军物联网服务),但是 Parse 产品面分散,使得在本身专注的产品上分配资源变少,加上 AWS 这些原来就专注于云计算的服务商也在不断地推出更多的服务,也逐渐覆盖了 Parse 的后端服务范围。看起来 Parse 也没有足够的能力与 AWS 这些行业巨头正面竞争。

Parse 将细分市场内的竞争,拉倒了行业层面,在资源和经验都不足的情况下,自然无法与大玩家们抗衡。

定价失策

Parse 的用户数量增长得很快,API Call将近去年翻了一番,然而,由于 Parse 激进的价格策略:数据存储每秒30个请求以下全部免费,推送业务1M以下全部免费,Analytic完全免费。很多用户在使用免费服务的基础下就可以满足需求(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型商家来说是免费的)。从而造成了 Parse 无法盈利,甚至是面临着用户越多,成本越高,亏损越严重的问题。

在多面的压力下,Facebook 最终选择了割掉无法给他们带来直接盈利的赘肉。

那是不是说面对 AWS 和Google这样的巨人,为开发者提供云服务的“小玩家”们没有立足之地呢?
当然不是这样,作为一个已经为开发者服务4年多的团队,我们也在不断地吸取教训,学习如何去“对抗”这些巨头。总结一下这几年的一些心得。

避免与巨头正面竞争

Parse 给我们的感觉是一个小而美的团队,但是最近一两年来,Parse 把 BaaS 的面越做越广,涉及了好几个种类的服务。显而易见,在给开发者带来便利的同时,这也拉长了产品线,降低了专业度。除此以外 Parse 的一些服务也开始跟行业巨头交叉竞争。

一旦和行业巨头的产品正面交锋,如果没有办法在服务质量、服务能力上取得明显优势,就会极大影响产品的议价能力、生存能力。

要知道,小团队不可能,也不能跟巨头同时在多个领域内展开竞争。一个小团队如果能在与巨头的竞争当中生存下来,我想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产品能够在一个细分领域内占据独特的优势。

客户的心智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在客户的心智资源占有主要席位,产品是无法成功的。这就是许多开始做的好的产品,在用户大量扩张后,开始做大量的品牌功能延伸,最终往往以失败告终的原因。他们放弃了在客户心智中建立的地位,忘记了做产品的初心。

保持良好的盈利

这几年的互联网创业给大家留下一个印象,在互联网时代,不论是什么样的服务,都得免费,一旦你收费了,就不能叫“互联网思维”了。以我们所做的开发者服务为例,很多人也认为收费是不对的,而是应该通过免费的手段迅速占领市场,之后再通过其他手段来变现。

诚然,免费或低收费的开发者服务对于许多开发者来说是一件看起来“很有利”的事情,但是从长远看来,往往弊大于利。

要知道,一旦小团队没有设置一个合理的价格策略,盲目地使用“免费战略”,为了生存下去,要么通过其他手段来变现,要么通过融资来解决问题。

而一个团队发展,产品的不断迭代改进是需要大量的资源来支撑的,有良好盈利的产品才能进入良性的循环。

现在很多的团队对于如何变现和持续运营还存在着误区和问题。

变现手段的误区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看,常见的免费或者低收费开发者服务的变现手段包括:挖掘客户的数据卖扩展服务、通过客户的 App 分发广告。

这些手段都有着明显的问题。
其一,作为开发者服务,应该秉承客户所有数据的所有权是归客户所有的原则。虽然可以在使用者协议里要求取得免费用户的数据使用权,但是一个提供基础服务的产品,如果通过挖掘客户的数据来获取利润,就会让付费用户对自身数据的安全产生疑虑。

其二,通过客户 App 分发广告这个手段本身就是上不了台面的,其中存在违法的问题。真正看重产品的客户应该都会远离这种服务商。

一个好的服务提供商应该以产品服务为重。

持续运营的问题

如果产品的收费策略不能保障自身的正常运营,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势必面临着生存问题。
好比 Parse,Parse 的免费额度设置得很低,收费远远低于实际的成本,客户发展得越快,成本的压力也就越大。

最近几年资本市场比较活跃,很多创业团队一开始就想通过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但融资更多的是为了解决发展壮大的问题,如果产品本身并不具备盈利能力,想要依靠融资来帮助产品持续发展是行不通的。

价格体现价值,免费或低收费的服务在短期内对于用户来说的确很受益,但是长远来看,当产品无法保持盈利而没有办法继续生存的时候,对用户的损伤是远远大于短期利益的。即使免费服务的背后拥有一个资金雄厚的“靠山”作支撑,任何的资金集团也都会为了主体的利益而选择及时“止损”。

写在最后

Parse 服务的关闭显然是 Facebook 的一个“止损”的行为,也给很多中小的团队敲响了警钟,小团队要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专注一个点,做到极致,让产品拥有核心竞争力;
• 谨慎扩展业务范围;
• 产品能说服市场,有盈利模式,而不是仅仅说服投资人;
• 盈利可以随着核心业务发展而提升。

声明:作者:@Tiger_张虎, 云巴 (yunba.io) 创始人,yunba.io 云后端服务。 JPush 创始人,原CTO。 Oracle VM 创始团队成员。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440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