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Storm实现实时大数据分析

时间:2023-03-08 20:39:41
使用Storm实现实时大数据分析

摘要:随着数据体积的越来越大,实时处理成为了许多机构需要面对的首要挑战。Shruthi Kumar和Siddharth Patankar在Dr.Dobb’s上结合了汽车超速监视,为我们演示了使用Storm进行实时大数据分析。CSDN在此编译、整理。

简单和明了,Storm让大数据分析变得轻松加愉快。

当今世界,公司的日常运营经常会生成TB级别的数据。数据来源囊括了互联网装置可以捕获的任何类型数据,网站、社交媒体、交易型商业数据以及其它商业环境中创建的数据。考虑到数据的生成量,实时处理成为了许多机构需要面对的首要挑战。我们经常用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开源实时计算工具就是Storm —— Twitter开发,通常被比作“实时的Hadoop”。然而Storm远比Hadoop来的简单,因为用它处理大数据不会带来新老技术的交替。

Shruthi Kumar、Siddharth Patankar共同效力于Infosys,分别从事技术分析和研发工作。本文详述了Storm的使用方法,例子中的项目名称为“超速报警系统(Speeding Alert System)”。我们想实现的功能是:实时分析过往车辆的数据,一旦车辆数据超过预设的临界值 —— 便触发一个trigger并把相关的数据存入数据库。

1.  Storm是什么

全量数据处理使用的大多是鼎鼎大名的hadoop或者hive,作为一个批处理系统,hadoop以其吞吐量大、自动容错等优点,在海量数据处理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Hadoop下的Map/Reduce框架对于数据的处理流程是:

1、 将要处理的数据上传到Hadoop的文件系统HDFS中。

2、 Map阶段

a)   Master对Map的预处理:对于大量的数据进行切分,划分为M个16~64M的数据分片(可通过参数自定义分片大小)

b)   调用Mapper函数:Master为Worker分配Map任务,每个分片都对应一个Worker进行处理。各个Worker读取并调用用户定义的Mapper函数    处理数据,并将结果存入HDFS,返回存储位置给Master。

一个Worker在Map阶段完成时,在HDFS中,生成一个排好序的Key-values组成的文件。并将位置信息汇报给Master。

3、 Reduce阶段

a)   Master对Reduce的预处理:Master为Worker分配Reduce任务,他会将所有Mapper产生的数据进行映射,将相同key的任务分配给某个Worker。

b)   调用Reduce函数:各个Worker将分配到的数据集进行排序(使用工具类Merg),并调用用户自定义的Reduce函数,并将结果写入HDFS。

每个Worker的Reduce任务完成后,都会在HDFS中生成一个输出文件。Hadoop并不将这些文件合并,因为这些文件往往会作为另一个Map/reduce程序的输入。

以上的流程,粗略概括,就是从HDFS中获取数据,将其按照大小分片,进行分布式处理,最终输出结果。从流程来看,Hadoop框架进行数据处理有以下要求:

1、 数据已经存在在HDFS当中。

2、 数据间是少关联的。各个任务执行器在执行负责的数据时,无需考虑对其他数据的影响,数据之间应尽可能是无联系、不会影响的。

使用Hadoop,适合大批量的数据处理,这是他所擅长的。由于基于Map/Reduce这种单级的数据处理模型进行,因此,如果数据间的关联系较大,需要进行数据的多级交互处理(某个阶段的处理数据依赖于上一个阶段),需要进行多次map/reduce。又由于map/reduce每次执行都需要遍历整个数据集,对于数据的实时计算并不合适,于是有了storm。

对比Hadoop的批处理,Storm是个实时的、分布式以及具备高容错的计算系统。同Hadoop一样Storm也可以处理大批量的数据,然而Storm在保证高可靠性的前提下还可以让处理进行的更加实时;也就是说,所有的信息都会被处理。Storm同样还具备容错和分布计算这些特性,这就让Storm可以扩展到不同的机器上进行大批量的数据处理。他同样还有以下的这些特性:

  • 易于扩展:对于扩展,伴随着业务的发展,我们的数据量、计算量可能会越来越大,所以希望这个系统是可扩展的。你只需要添加机器和改变对应的topology(拓扑)设置。Storm使用Hadoop Zookeeper进行集群协调,这样可以充分的保证大型集群的良好运行。
  • 每条信息的处理都可以得到保证。
  • Storm集群管理简易。
  • Storm的容错机能:一旦topology递交,Storm会一直运行它直到topology被废除或者被关闭。而在执行中出现错误时,也会由Storm重新分配任务。这是分布式系统中通用问题。一个节点挂了不能影响我的应用。
  • 低延迟。都说了是实时计算系统了,延迟是一定要低的。
  • 尽管通常使用Java,Storm中的topology可以用任何语言设计。

在线实时流处理模型

对于处理大批量数据的Map/reduce程序,在任务完成之后就停止了,但Storm是用于实时计算的,所以,相应的处理程序会一直执行(等待任务,有任务则执行)直至手动停止。

对于Storm,他是实时处理模型,与hadoop的不同是,他是针对在线业务而存在的计算平台,如统计某用户的交易量、生成为某个用户的推荐列表等实时性高的需求。他是一个“流处理”框架。何谓流处理?storm将数据以Stream的方式,并按照Topology的顺序,依次处理并最终生成结果。

当然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你首先需要安装和设置Storm。需要通过以下几个简单的步骤:

  • 从Storm官方下载Storm安装文件
  • 将bin/directory解压到你的PATH上,并保证bin/storm脚本是可执行的。
      尽管 Storm 是使用 Clojure 语言开发的,您仍然可以在 Storm 中使用几乎任何语言编写应用程序。所需的只是一个连接到 Storm 的架构的适配器。已存在针对 Scala、JRuby、Perl 和 PHP 的适配器,但是还有支持流式传输到 Storm 拓扑结构中的结构化查询语言适配器。

2.  Storm的组件

Storm集群和Hadoop集群表面上看很类似。但是Hadoop上运行的是MapReduce jobs,而在Storm上运行的是拓扑(topology),这两者之间是非常不一样的。一个关键的区别是: 一个MapReduce job最终会结束, 而一个topology永远会运行(除非你手动kill掉)。

Storm集群主要由一个主节点(Nimbus后台程序)和一群工作节点(worker node)Supervisor的节点组成,通过 Zookeeper进行协调。Nimbus类似Hadoop里面的JobTracker。Nimbus负责在集群里面分发代码,分配计算任务给机器, 并且监控状态。

每一个工作节点上面运行一个叫做Supervisor的节点。Supervisor会监听分配给它那台机器的工作,根据需要启动/关闭工作进程。每一个工作进程执行一个topology的一个子集;一个运行的topology由运行在很多机器上的很多工作进程组成。

使用Storm实现实时大数据分析

1、 Nimbus主节点:

主节点通常运行一个后台程序 —— Nimbus,用于响应分布在集群中的节点,分配任务和监测故障。这个很类似于Hadoop中的Job Tracker。

2、Supervisor工作节点:

工作节点同样会运行一个后台程序 —— Supervisor,用于收听工作指派并基于要求运行工作进程。每个工作节点都是topology中一个子集的实现。而Nimbus和Supervisor之间的协调则通过Zookeeper系统或者集群。

3、Zookeeper

Zookeeper是完成Supervisor和Nimbus之间协调的服务。而应用程序实现实时的逻辑则被封装进Storm中的“topology”。topology则是一组由Spouts(数据源)和Bolts(数据操作)通过Stream Groupings进行连接的图。下面对出现的术语进行更深刻的解析。

4、Worker:

运行具体处理组件逻辑的进程。

5、Task:

worker中每一个spout/bolt的线程称为一个task. 在storm0.8之后,task不再与物理线程对应,同一个spout/bolt的task可能会共享一个物理线程,该线程称为executor。

6、Topology(拓扑):

storm中运行的一个实时应用程序,因为各个组件间的消息流动形成逻辑上的一个拓扑结构。一个topology是spouts和bolts组成的图, 通过stream groupings将图中的spouts和bolts连接起来,如下图:

使用Storm实现实时大数据分析

一个topology会一直运行直到你手动kill掉,Storm自动重新分配执行失败的任务, 并且Storm可以保证你不会有数据丢失(如果开启了高可靠性的话)。如果一些机器意外停机它上面的所有任务会被转移到其他机器上。

运行一个topology很简单。首先,把你所有的代码以及所依赖的jar打进一个jar包。然后运行类似下面的这个命令:

storm jar all-my-code.jar backtype.storm.MyTopology arg1 arg2

这个命令会运行主类: backtype.strom.MyTopology, 参数是arg1, arg2。这个类的main函数定义这个topology并且把它提交给Nimbus。storm jar负责连接到Nimbus并且上传jar包。

Topology的定义是一个Thrift结构,并且Nimbus就是一个Thrift服务, 你可以提交由任何语言创建的topology。上面的方面是用JVM-based语言提交的最简单的方法。

7、Spout:

消息源spout是Storm里面一个topology里面的消息生产者。简而言之,Spout从来源处读取数据并放入topology。Spout分成可靠和不可靠两种;当Storm接收失败时,可靠的Spout会对tuple(元组,数据项组成的列表)进行重发;而不可靠的Spout不会考虑接收成功与否只发射一次。

消息源可以发射多条消息流stream。使用OutputFieldsDeclarer.declareStream来定义多个stream,然后使用SpoutOutputCollector来发射指定的stream。

而Spout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nextTuple(),该方法会发射一个新的tuple到topology,如果没有新tuple发射则会简单的返回。

要注意的是nextTuple方法不能阻塞,因为storm在同一个线程上面调用所有消息源spout的方法。

另外两个比较重要的spout方法是ack和fail。storm在检测到一个tuple被整个topology成功处理的时候调用ack,否则调用fail。storm只对可靠的spout调用ack和fail。

8、Bolt:

Topology中所有的处理都由Bolt完成。即所有的消息处理逻辑被封装在bolts里面。Bolt可以完成任何事,比如:连接的过滤、聚合、访问文件/数据库、等等。

Bolt从Spout中接收数据并进行处理,如果遇到复杂流的处理也可能将tuple发送给另一个Bolt进行处理。即需要经过很多blots。比如算出一堆图片里面被转发最多的图片就至少需要两步:第一步算出每个图片的转发数量。第二步找出转发最多的前10个图片。(如果要把这个过程做得更具有扩展性那么可能需要更多的步骤)。

Bolts可以发射多条消息流, 使用OutputFieldsDeclarer.declareStream定义stream,使用OutputCollector.emit来选择要发射的stream。

而Bolt中最重要的方法是execute(),以新的tuple作为参数接收。不管是Spout还是Bolt,如果将tuple发射成多个流,这些流都可以通过declareStream()来声明。

bolts使用OutputCollector来发射tuple,bolts必须要为它处理的每一个tuple调用OutputCollector的ack方法,以通知Storm这个tuple被处理完成了,从而通知这个tuple的发射者spouts。 一般的流程是: bolts处理一个输入tuple,  发射0个或者多个tuple, 然后调用ack通知storm自己已经处理过这个tuple了。storm提供了一个IBasicBolt会自动调用ack。

9、Tuple:

一次消息传递的基本单元。本来应该是一个key-value的map,但是由于各个组件间传递的tuple的字段名称已经事先定义好,所以tuple中只要按序填入各个value就行了,所以就是一个value list.

10、Stream:

源源不断传递的tuple就组成了stream。消息流stream是storm里的关键抽象。一个消息流是一个没有边界的tuple序列, 而这些tuple序列会以一种分布式的方式并行地创建和处理。通过对stream中tuple序列中每个字段命名来定义stream。在默认的情况下,tuple的字段类型可以是:integer,long,short, byte,string,double,float,boolean和byte array。你也可以自定义类型(只要实现相应的序列化器)。

每个消息流在定义的时候会被分配给一个id,因为单向消息流使用的相当普遍, OutputFieldsDeclarer定义了一些方法让你可以定义一个stream而不用指定这个id。在这种情况下这个stream会分配个值为‘default’默认的id 。

Storm提供的最基本的处理stream的原语是spout和bolt。你可以实现spout和bolt提供的接口来处理你的业务逻辑。

使用Storm实现实时大数据分析

11、Stream Groupings:

Stream Grouping定义了一个流在Bolt任务间该如何被切分。这里有Storm提供的6个Stream Grouping类型:

1). 随机分组(Shuffle grouping):随机分发tuple到Bolt的任务,保证每个任务获得相等数量的tuple。

2). 字段分组(Fields grouping):根据指定字段分割数据流,并分组。例如,根据“user-id”字段,相同“user-id”的元组总是分发到同一个任务,不同“user-id”的元组可能分发到不同的任务。

3). 全部分组(All grouping):tuple被复制到bolt的所有任务。这种类型需要谨慎使用。

4). 全局分组(Global grouping):全部流都分配到bolt的同一个任务。明确地说,是分配给ID最小的那个task。

5). 无分组(None grouping):你不需要关心流是如何分组。目前,无分组等效于随机分组。但最终,Storm将把无分组的Bolts放到Bolts或Spouts订阅它们的同一线程去执行(如果可能)。

6). 直接分组(Direct grouping):这是一个特别的分组类型。元组生产者决定tuple由哪个元组处理者任务接收。

当然还可以实现CustomStreamGroupimg接口来定制自己需要的分组。

storm 和hadoop的对比来了解storm中的基本概念。

  Hadoop Storm
系统角色 JobTracker Nimbus
TaskTracker Supervisor
Child Worker
应用名称 Job Topology
组件接口 Mapper/Reducer Spout/Bolt

3.  Storm应用场景

Storm 与其他大数据解决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处理方式。Hadoop 在本质上是一个批处理系统。数据被引入 Hadoop 文件系统 (HDFS) 并分发到各个节点进行处理。当处理完成时,结果数据返回到 HDFS 供始发者使用。Storm 支持创建拓扑结构来转换没有终点的数据流。不同于 Hadoop 作业,这些转换从不停止,它们会持续处理到达的数据。

Twitter列举了Storm的三大类应用:

1. 信息流处理{Stream processing}
Storm可用来实时处理新数据和更新数据库,兼具容错性和可扩展性。即Storm可以用来处理源源不断流进来的消息,处理之后将结果写入到某个存储中去。

2. 连续计算{Continuous computation}
Storm可进行连续查询并把结果即时反馈给客户端。比如把Twitter上的热门话题发送到浏览器中。

3. 分布式远程程序调用{Distributed RPC}
       Storm可用来并行处理密集查询。Storm的拓扑结构是一个等待调用信息的分布函数,当它收到一条调用信息后,会对查询进行计算,并返回查询结果。举个例子Distributed RPC可以做并行搜索或者处理大集合的数据。

通过配置drpc服务器,将storm的topology发布为drpc服务。客户端程序可以调用drpc服务将数据发送到storm集群中,并接收处理结果的反馈。这种方式需要drpc服务器进行转发,其中drpc服务器底层通过thrift实现。适合的业务场景主要是实时计算。并且扩展性良好,可以增加每个节点的工作worker数量来动态扩展。

4.  项目实施,构建Topology

当下情况我们需要给Spout和Bolt设计一种能够处理大量数据(日志文件)的topology,当一个特定数据值超过预设的临界值时促发警报。使用Storm的topology,逐行读入日志文件并且监视输入数据。在Storm组件方面,Spout负责读入输入数据。它不仅从现有的文件中读入数据,同时还监视着新文件。文件一旦被修改Spout会读入新的版本并且覆盖之前的tuple(可以被Bolt读入的格式),将tuple发射给Bolt进行临界分析,这样就可以发现所有可能超临界的记录。

下一节将对用例进行详细介绍。

临界分析

这一节,将主要聚焦于临界值的两种分析类型:瞬间临界(instant thershold)和时间序列临界(time series threshold)。

  • 瞬间临界值监测:一个字段的值在那个瞬间超过了预设的临界值,如果条件符合的话则触发一个trigger。举个例子当车辆超越80公里每小时,则触发trigger。
  • 时间序列临界监测:字段的值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超过了预设的临界值,如果条件符合则触发一个触发器。比如:在5分钟类,时速超过80KM两次及以上的车辆。

Listing One显示了我们将使用的一个类型日志,其中包含的车辆数据信息有:车牌号、车辆行驶的速度以及数据获取的位置。

AB 123 60 North city
BC 123 70 South city
CD 234 40 South city
DE 123 40 East  city
EF 123 90 South city
GH 123 50 West  city

这里将创建一个对应的XML文件,这将包含引入数据的模式。这个XML将用于日志文件的解析。XML的设计模式和对应的说明请见下表。

使用Storm实现实时大数据分析

XML文件和日志文件都存放在Spout可以随时监测的目录下,用以关注文件的实时更新。而这个用例中的topology请见下图。

使用Storm实现实时大数据分析

Figure 1:Storm中建立的topology,用以实现数据实时处理

如图所示:FilelistenerSpout接收输入日志并进行逐行的读入,接着将数据发射给ThresoldCalculatorBolt进行更深一步的临界值处理。一旦处理完成,被计算行的数据将发送给DBWriterBolt,然后由DBWriterBolt存入给数据库。下面将对这个过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解析。

Spout的实现

Spout以日志文件和XML描述文件作为接收对象。XML文件包含了与日志一致的设计模式。不妨设想一下一个示例日志文件,包含了车辆的车牌号、行驶速度、以及数据的捕获位置。(看下图)

使用Storm实现实时大数据分析

Figure2:数据从日志文件到Spout的流程图

Listing Two显示了tuple对应的XML,其中指定了字段、将日志文件切割成字段的定界符以及字段的类型。XML文件以及数据都被保存到Spout指定的路径。

Listing Two:用以描述日志文件的XML文件。

  1. <TUPLEINFO>
  2. <FIELDLIST>
  3. <FIELD>
  4. <COLUMNNAME>vehicle_number</COLUMNNAME>
  5. <COLUMNTYPE>string</COLUMNTYPE>
  6. </FIELD>
  7. <FIELD>
  8. <COLUMNNAME>speed</COLUMNNAME>
  9. <COLUMNTYPE>int</COLUMNTYPE>
  10. </FIELD>
  11. <FIELD>
  12. <COLUMNNAME>location</COLUMNNAME>
  13. <COLUMNTYPE>string</COLUMNTYPE>
  14. </FIELD>
  15. </FIELDLIST>
  16. <DELIMITER>,</DELIMITER>
  17. </TUPLEINFO>

通过构造函数及它的参数Directory、PathSpout和TupleInfo对象创建Spout对象。TupleInfo储存了日志文件的字段、定界符、字段的类型这些很必要的信息。这个对象通过XSTream序列化XML时建立。

Spout的实现步骤:

  • 对文件的改变进行分开的监听,并监视目录下有无新日志文件添加。
  • 在数据得到了字段的说明后,将其转换成tuple。
  • 声明Spout和Bolt之间的分组,并决定tuple发送给Bolt的途径。

Spout的具体编码在Listing Three中显示。

Listing Three:Spout中open、nextTuple和delcareOutputFields方法的逻辑。

  1. public void open( Map conf, TopologyContext context,SpoutOutputCollector collector )
  2. {
  3. _collector = collector;
  4. try
  5. {
  6. file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FileReader(new File(file)));
  7. }
  8.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9. {
  10. System.exit(1);
  11. }
  12. }
  13. public void nextTuple()
  14. {
  15. protected void ListenFile(File file)
  16. {
  17. Utils.sleep(2000);
  18. RandomAccessFile access = null;
  19. String line = null;
  20. try
  21. {
  22. while ((line = access.readLine()) != null)
  23. {
  24. if (line !=null)
  25. {
  26. String[] fields=null;
  27. if (tupleInfo.getDelimiter().equals("|"))  fields = line.split("\\"+tupleInfo.getDelimiter());
  28. else
  29. fields = line.split  (tupleInfo.getDelimiter());
  30. if (tupleInfo.getFieldList().size() == fields.length)  _collector.emit(new Values(fields));
  31. }
  32. }
  33. }
  34. catch (IOException ex){ }
  35. }
  36. }
  37. public void declareOutputFields(OutputFieldsDeclarer declarer)
  38. {
  39. String[] fieldsArr = new String [tupleInfo.getFieldList().size()];
  40. for(int i=0; i<tupleInfo.getFieldList().size(); i++)
  41. {
  42. fieldsArr[i] = tupleInfo.getFieldList().get(i).getColumnName();
  43. }
  44. declarer.declare(new Fields(fieldsArr));
  45. }

declareOutputFileds()决定了tuple发射的格式,这样的话Bolt就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将tuple译码。Spout持续对日志文件的数据的变更进行监听,一旦有添加Spout就会进行读入并且发送给Bolt进行处理。

Bolt的实现

Spout的输出结果将给予Bolt进行更深一步的处理。经过对用例的思考,我们的topology中需要如Figure 3中的两个Bolt。

Figure 3:Spout到Bolt的数据流程。

ThresholdCalculatorBolt

Spout将tuple发出,由ThresholdCalculatorBolt接收并进行临界值处理。在这里,它将接收好几项输入进行检查;分别是:

临界值检查

  • 临界值栏数检查(拆分成字段的数目)
  • 临界值数据类型(拆分后字段的类型)
  • 临界值出现的频数
  • 临界值时间段检查

Listing Four中的类,定义用来保存这些值。

Listing Four:ThresholdInfo类

  1. public class ThresholdInfo implementsSerializable
  2. {
  3. private String action;
  4. private String rule;
  5. private Object thresholdValue;
  6. private int thresholdColNumber;
  7. private Integer timeWindow;
  8. private int frequencyOfOccurence;
  9. }

基于字段中提供的值,临界值检查将被Listing Five中的execute()方法执行。代码大部分的功能是解析和接收值的检测。

Listing Five:临界值检测代码段

  1. public void execute(Tuple tuple, BasicOutputCollector collector)
  2. {
  3. if(tuple!=null)
  4. {
  5. List<Object> inputTupleList = (List<Object>) tuple.getValues();
  6. int thresholdColNum = thresholdInfo.getThresholdColNumber();
  7. Object thresholdValue = thresholdInfo.getThresholdValue();
  8. String thresholdDataType = tupleInfo.getFieldList().get(thresholdColNum-1).getColumnType();
  9. Integer timeWindow = thresholdInfo.getTimeWindow();
  10. int frequency = thresholdInfo.getFrequencyOfOccurence();
  11. if(thresholdDataType.equalsIgnoreCase("string"))
  12. {
  13. String valueToCheck = inputTupleList.get(thresholdColNum-1).toString();
  14. String frequencyChkOp = thresholdInfo.getAction();
  15. if(timeWindow!=null)
  16. {
  17. long cur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18. long diffInMinutes = (curTime-startTime)/(1000);
  19. if(diffInMinutes>=timeWindow)
  20. {
  21. if(frequencyChkOp.equals("=="))
  22. {
  23. if(valueToCheck.equalsIgnoreCase(thresholdValue.toString()))
  24. {
  25. count.incrementAndGet();
  26. if(count.get() > frequency)
  27. splitAndEmit(inputTupleList,collector);
  28. }
  29. }
  30. else if(frequencyChkOp.equals("!="))
  31. {
  32. if(!valueToCheck.equalsIgnoreCase(thresholdValue.toString()))
  33. {
  34. count.incrementAndGet();
  35. if(count.get() > frequency)
  36. splitAndEmit(inputTupleList,collector);
  37. }
  38. }
  39. else                         System.out.println("Operator not supported");
  40. }
  41. }
  42. else
  43. {
  44. if(frequencyChkOp.equals("=="))
  45. {
  46. if(valueToCheck.equalsIgnoreCase(thresholdValue.toString()))
  47. {
  48. count.incrementAndGet();
  49. if(count.get() > frequency)
  50. splitAndEmit(inputTupleList,collector);
  51. }
  52. }
  53. else if(frequencyChkOp.equals("!="))
  54. {
  55. if(!valueToCheck.equalsIgnoreCase(thresholdValue.toString()))
  56. {
  57. count.incrementAndGet();
  58. if(count.get() > frequency)
  59. splitAndEmit(inputTupleList,collector);
  60. }
  61. }
  62. }
  63. }
  64. else if(thresholdDataType.equalsIgnoreCase("int") ||                     thresholdDataType.equalsIgnoreCase("double") ||                     thresholdDataType.equalsIgnoreCase("float") ||                     thresholdDataType.equalsIgnoreCase("long") ||                     thresholdDataType.equalsIgnoreCase("short"))
  65. {
  66. String frequencyChkOp = thresholdInfo.getAction();
  67. if(timeWindow!=null)
  68. {
  69. long valueToCheck =                          Long.parseLong(inputTupleList.get(thresholdColNum-1).toString());
  70. long cur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71. long diffInMinutes = (curTime-startTime)/(1000);
  72. System.out.println("Difference in minutes="+diffInMinutes);
  73. if(diffInMinutes>=timeWindow)
  74. {
  75. if(frequencyChkOp.equals("<"))
  76. {
  77. if(valueToCheck < Double.parseDouble(thresholdValue.toString()))
  78. {
  79. count.incrementAndGet();
  80. if(count.get() > frequency)
  81. splitAndEmit(inputTupleList,collector);
  82. }
  83. }
  84. else if(frequencyChkOp.equals(">"))
  85. {
  86. if(valueToCheck > Double.parseDouble(thresholdValue.toString()))
  87. {
  88. count.incrementAndGet();
  89. if(count.get() > frequency)
  90. splitAndEmit(inputTupleList,collector);
  91. }
  92. }
  93. else if(frequencyChkOp.equals("=="))
  94. {
  95. if(valueToCheck == Double.parseDouble(thresholdValue.toString()))
  96. {
  97. count.incrementAndGet();
  98. if(count.get() > frequency)
  99. splitAndEmit(inputTupleList,collector);
  100. }
  101. }
  102. else if(frequencyChkOp.equals("!="))
  103. {
  104. . . .
  105. }
  106. }
  107. }
  108. else
  109. splitAndEmit(null,collector);
  110. }
  111. else
  112. {
  113. System.err.println("Emitting null in bolt");
  114. splitAndEmit(null,collector);
  115. }
  116. }

经由Bolt发送的的tuple将会传递到下一个对应的Bolt,在我们的用例中是DBWriterBolt。

DBWriterBolt

经过处理的tuple必须被持久化以便于触发tigger或者更深层次的使用。DBWiterBolt做了这个持久化的工作并把tuple存入了数据库。表的建立由prepare()函数完成,这也将是topology调用的第一个方法。方法的编码如Listing Six所示。

Listing Six:建表编码。

  1. public void prepare( Map StormConf, TopologyContext context )
  2. {
  3. try
  4. {
  5. Class.forName(dbClass);
  6. }
  7.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8. {
  9. System.out.println("Driver not found");
  10. e.printStackTrace();
  11. }
  12. try
  13. {
  14. connection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
  15. "jdbc:mysql://"+databaseIP+":"+databasePort+"/"+databaseName, userName, pwd);
  16. 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DROP TABLE IF EXISTS "+tableName).execute();
  17. StringBuilder createQuery = new StringBuilder(
  18.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tableName+"(");
  19. for(Field fields : tupleInfo.getFieldList())
  20. {
  21. if(fields.getColumnType().equalsIgnoreCase("String"))
  22. createQuery.append(fields.getColumnName()+" VARCHAR(500),");
  23. else
  24. createQuery.append(fields.getColumnName()+" "+fields.getColumnType()+",");
  25. }
  26. createQuery.append("thresholdTimeStamp timestamp)");
  27. 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createQuery.toString()).execute();
  28. // Insert Query
  29. StringBuilder insertQuery = new StringBuilder("INSERT INTO "+tableName+"(");
  30. String tempCreateQuery = new String();
  31. for(Field fields : tupleInfo.getFieldList())
  32. {
  33. insertQuery.append(fields.getColumnName()+",");
  34. }
  35. insertQuery.append("thresholdTimeStamp").append(") values (");
  36. for(Field fields : tupleInfo.getFieldList())
  37. {
  38. insertQuery.append("?,");
  39. }
  40. insertQuery.append("?)");
  41. prepStatement = 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insertQuery.toString());
  42. }
  43. catch (SQLException e)
  44. {
  45. e.printStackTrace();
  46. }
  47. }

数据分批次的插入数据库。插入的逻辑由Listting Seven中的execute()方法提供。大部分的编码都是用来实现可能存在不同类型输入的解析。

Listing Seven:数据插入的代码部分。

  1. public void execute(Tuple tuple, BasicOutputCollector collector)
  2. {
  3. batchExecuted=false;
  4. if(tuple!=null)
  5. {
  6. List<Object> inputTupleList = (List<Object>) tuple.getValues();
  7. int dbIndex=0;
  8. for(int i=0;i<tupleInfo.getFieldList().size();i++)
  9. {
  10. Field field = tupleInfo.getFieldList().get(i);
  11. try {
  12. dbIndex = i+1;
  13. if(field.getColumnType().equalsIgnoreCase("String"))
  14. prepStatement.setString(dbIndex, inputTupleList.get(i).toString());
  15. else if(field.getColumnType().equalsIgnoreCase("int"))
  16. prepStatement.setInt(dbIndex,
  17. Integer.parseInt(inputTupleList.get(i).toString()));
  18. else if(field.getColumnType().equalsIgnoreCase("long"))
  19. prepStatement.setLong(dbIndex,
  20. Long.parseLong(inputTupleList.get(i).toString()));
  21. else if(field.getColumnType().equalsIgnoreCase("float"))
  22. prepStatement.setFloat(dbIndex,
  23. Float.parseFloat(inputTupleList.get(i).toString()));
  24. else if(field.getColumnType().equalsIgnoreCase("double"))
  25. prepStatement.setDouble(dbIndex,
  26. Double.parseDouble(inputTupleList.get(i).toString()));
  27. else if(field.getColumnType().equalsIgnoreCase("short"))
  28. prepStatement.setShort(dbIndex,
  29. Short.parseShort(inputTupleList.get(i).toString()));
  30. else if(field.getColumnType().equalsIgnoreCase("boolean"))
  31. prepStatement.setBoolean(dbIndex,
  32. Boolean.parseBoolean(inputTupleList.get(i).toString()));
  33. else if(field.getColumnType().equalsIgnoreCase("byte"))
  34. prepStatement.setByte(dbIndex,
  35. Byte.parseByte(inputTupleList.get(i).toString()));
  36. else if(field.getColumnType().equalsIgnoreCase("Date"))
  37. {
  38. Date dateToAdd=null;
  39. if (!(inputTupleList.get(i) instanceof Date))
  40. {
  41. DateFormat df =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 hh:mm:ss");
  42. try
  43. {
  44. dateToAdd = df.parse(inputTupleList.get(i).toString());
  45. }
  46. catch (ParseException e)
  47. {
  48. System.err.println("Data type not valid");
  49. }
  50. }
  51. else
  52. {
  53. dateToAdd = (Date)inputTupleList.get(i);
  54. java.sql.Date sqlDate = new java.sql.Date(dateToAdd.getTime());
  55. prepStatement.setDate(dbIndex, sqlDate);
  56. }
  57. }
  58. catch (SQLException e)
  59. {
  60. e.printStackTrace();
  61. }
  62. }
  63. Date now = new Date();
  64. try
  65. {
  66. prepStatement.setTimestamp(dbIndex+1, new java.sql.Timestamp(now.getTime()));
  67. prepStatement.addBatch();
  68. counter.incrementAndGet();
  69. if (counter.get()== batchSize)
  70. executeBatch();
  71. }
  72. catch (SQLException e1)
  73. {
  74. e1.printStackTrace();
  75. }
  76. }
  77. else
  78. {
  79. long cur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80. long diffInSeconds = (curTime-startTime)/(60*1000);
  81. if(counter.get()<batchSize && diffInSeconds>batchTimeWindowInSeconds)
  82. {
  83. try {
  84. executeBatch();
  85. star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86. }
  87. catch (SQLException e) {
  88. e.printStackTrace();
  89. }
  90. }
  91. }
  92. }
  93. public void executeBatch() throws SQLException
  94. {
  95. batchExecuted=true;
  96. prepStatement.executeBatch();
  97. counter = new AtomicInteger(0);
  98. }

一旦Spout和Bolt准备就绪(等待被执行),topology生成器将会建立topology并准备执行。下面就来看一下执行步骤。

在本地集群上运行和测试topology

  • 通过TopologyBuilder建立topology。
  • 使用Storm Submitter,将topology递交给集群。以topology的名字、配置和topology的对象作为参数。
  • 提交topology。

Listing Eight:建立和执行topology。

  1. public class StormMain
  2. {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AlreadyAliveException,
  4. InvalidTopologyException,
  5. InterruptedException
  6. {
  7. ParallelFileSpout parallelFileSpout = new ParallelFileSpout();
  8. ThresholdBolt thresholdBolt = new ThresholdBolt();
  9. DBWriterBolt dbWriterBolt = new DBWriterBolt();
  10. TopologyBuilder builder = new TopologyBuilder();
  11. builder.setSpout("spout", parallelFileSpout, 1);
  12. builder.setBolt("thresholdBolt", thresholdBolt,1).shuffleGrouping("spout");
  13. builder.setBolt("dbWriterBolt",dbWriterBolt,1).shuffleGrouping("thresholdBolt");
  14. if(this.argsMain!=null && this.argsMain.length > 0)
  15. {
  16. conf.setNumWorkers(1);
  17. StormSubmitter.submitTopology(
  18. this.argsMain[0], conf, builder.createTopology());
  19. }
  20. else
  21. {
  22. Config conf = new Config();
  23. conf.setDebug(true);
  24. conf.setMaxTaskParallelism(3);
  25. LocalCluster cluster = new LocalCluster();
  26. cluster.submitTopology(
  27. "Threshold_Test", conf, builder.createTopology());
  28. }
  29. }
  30. }

topology被建立后将被提交到本地集群。一旦topology被提交,除非被取缔或者集群关闭,它将一直保持运行不需要做任何的修改。这也是Storm的另一大特色之一。

这个简单的例子体现了当你掌握了topology、spout和bolt的概念,将可以轻松的使用Storm进行实时处理。如果你既想处理大数据又不想遍历Hadoop的话,不难发现使用Storm将是个很好的选择。

5.  storm常见问题解答

一、我有一个数据文件,或者我有一个系统里面有数据,怎么导入storm做计算?

你需要实现一个Spout,Spout负责将数据emit到storm系统里,交给bolts计算。怎么实现spout可以参考官方的kestrel spout实现:
https://github.com/nathanmarz/storm-kestrel

如果你的数据源不支持事务性消费,那么就无法得到storm提供的可靠处理的保证,也没必要实现ISpout接口中的ack和fail方法。

二、Storm为了保证tuple的可靠处理,需要保存tuple信息,这会不会导致内存OOM?

Storm为了保证tuple的可靠处理,acker会保存该节点创建的tuple id的xor值,这称为ack value,那么每ack一次,就将tuple id和ack value做异或(xor)。当所有产生的tuple都被ack的时候, ack value一定为0。这是个很简单的策略,对于每一个tuple也只要占用约20个字节的内存。对于100万tuple,也才20M左右。关于可靠处理看这个:
https://github.com/nathanmarz/storm/wiki/Guaranteeing-message-processing

三、Storm计算后的结果保存在哪里?可以保存在外部存储吗?

Storm不处理计算结果的保存,这是应用代码需要负责的事情,如果数据不大,你可以简单地保存在内存里,也可以每次都更新数据库,也可以采用NoSQL存储。storm并没有像s4那样提供一个Persist API,根据时间或者容量来做存储输出。这部分事情完全交给用户。

数据存储之后的展现,也是你需要自己处理的,storm UI只提供对topology的监控和统计。

四、Storm怎么处理重复的tuple?

因为Storm要保证tuple的可靠处理,当tuple处理失败或者超时的时候,spout会fail并重新发送该tuple,那么就会有tuple重复计算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很难解决的,storm也没有提供机制帮助你解决。一些可行的策略:
(1)不处理,这也算是种策略。因为实时计算通常并不要求很高的精确度,后续的批处理计算会更正实时计算的误差。
(2)使用第三方集中存储来过滤,比如利用mysql,memcached或者redis根据逻辑主键来去重。
(3)使用bloom filter做过滤,简单高效。

五、Storm的动态增删节点

我在storm和s4里比较里谈到的动态增删节点,是指storm可以动态地添加和减少supervisor节点。对于减少节点来说,被移除的supervisor上的worker会被nimbus重新负载均衡到其他supervisor节点上。在storm 0.6.1以前的版本,增加supervisor节点不会影响现有的topology,也就是现有的topology不会重新负载均衡到新的节点上,在扩展集群的时候很不方便,需要重新提交topology。因此我在storm的邮件列表里提了这个问题,storm的开发者nathanmarz创建了一个issue 54并在0.6.1提供了rebalance命令来让正在运行的topology重新负载均衡,具体见:
https://github.com/nathanmarz/storm/issues/54
和0.6.1的变更: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storm-user/browse_thread/thread/24a8fce0b2e53246

storm并不提供机制来动态调整worker和task数目。

六、Storm UI里spout统计的complete latency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为什么emit的数目会是acked的两倍?
这个事实上是storm邮件列表里的一个问题。Storm作者marz的解答:

The complete latency is the time from the spout emitting a tuple to that
tuple being acked on the spout
. So it tracks the time for the whole tuple
tree to be processed.

If you dive into the spout component in the UI, you'll see that a lot of
the emitted/transferred is on the __ack* stream. This is the spout
communicating with the ackers which take care of tracking the tuple trees. 

简单地说,complete latency表示了tuple从emit到被acked经过的时间,可以认为是tuple以及该tuple的后续子孙(形成一棵树)整个处理时间。其次spout的emit和transfered还统计了spout和acker之间内部的通信信息,比如对于可靠处理的spout来说,会在emit的时候同时发送一个_ack_init给acker,记录tuple id到task id的映射,以便ack的时候能找到正确的acker ta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