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时间:2023-03-08 23:09:04
1.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1.定义

  就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2.定义解读

  这是六大原则中最简单的一种,通俗点说,就是不存在多个原因使得一个类发生变化,也就是一个类只负责一种职责的工作。

3.优点

  • 类的复杂度降低,一个类只负责一个功能,其逻辑要比负责多项功能简单的多;
  • 类的可读性增强,阅读起来轻松;
  • 可维护性强,一个易读、简单的类自然也容易维护;
  • 变更引起的风险降低,变更是必然的,如果单一职责原则遵守的好,当修改一个功能时,可以显著降低对其他功能的影响。

4.问题提出

  假设有一个类C,它负责两个不同的职责:职责P1和P2。当职责P1需求发生改变而需要修改类C时,有可能会导致原本运行正常的职责P2功能发生故障。

5.解决方案

  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分别建立两个类C1、C2,使C1完成职责P1,C2完成职责P2。这样,当修改类C1时,不会使职责P2发生故障风险;同理,当修改C2时,也不会使职责P1发生故障风险。

  说到这里,大家会觉得这个原则太简单了。稍有经验的程序员,即使没有听说过单一职责原则,在设计软件时也会自觉的遵守这一重要原则。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谁也不希望因为修改了一个功能导致其他的功能发生故障。而避免出现这一问题的方法便是遵循单一职责原则。虽然单一职责原则如此简单,并且被认为是常识,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程序员写出的程序,也会有违背这一原则的代码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有职责扩散。实际项目中,因为某种原因,职责P被分化为粒度更细的职责P1和P2。

  比如:类C只负责一个职责P,这样设计是符合单一职责原则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也许是需求变更了,也许是客户提出了新的功能,需要将职责P细分为粒度更细的职责P1,P2,这时如果要使程序遵循单一职责原则,需要将类C也分解为两个类C1和C2,分别负责P1、P2两个职责。但是在程序已经写好的情况下,这样做有时候需要花费更多的工作量。在项目工期紧张的情况下,我们通常会简单的修改类C,用它来负责两个职责,虽然这样做有悖于单一职责原则。(这样做的风险在于职责扩散的不确定性,因为在未来可能会扩散出P1,P2,P3,P4……Pn。所以记住,在职责扩散到我们无法控制的程度之前,立刻对代码进行重构。)

6.示例

  说一个和我们密切相关的场景:员工的工资计算。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新建一个员工类,在员工类里面有一个计算工资的方法,代码如下所示:

class Employee
{
func calculateSalary(name: String)
{
print("\(name)的工资是100");
}
} //调用
let employee = Employee();
employee.calculateSalary("小明"); //打印:小明的工资是100

  产品上线后,问题出来了,因为员工的岗位不同,工资的计算是不一样的。修改时如果遵循单一职责原则,需要将Employee类细分为总监类Director、经理类Manager、普通员工类Staff,这三个类的实现代码和Employee类一样,只是方法calculateSalary有所不同。实际项目中,可以考虑将Employee定义为协议,Director、Manager、Staff实现该协议,这样以后扩展其他类型的职位增加相应的类即可。

protocol Employee
{
func calculateSalary(name: String);
} //总监
class Director: Employee
{
func calculateSalary(name: String)
{
print("\(name)总监的工资是10000");
}
} //经理
class Manager: Employee
{
func calculateSalary(name: String)
{
print("\(name)经理的工资是1000");
}
} //普通员工
class Staff: Employee
{
func calculateSalary(name: String)
{
print("\(name)员工的工资是100");
}
} //调用
let director = Director();
director.calculateSalary("张三"); //打印:张三总监的工资是10000
let manager = Manager();
manager.calculateSalary("李四"); //打印:李四经理的工资是1000
let staff = Staff();
staff.calculateSalary("王五"); //打印:王五员工的工资是100

  上面的修改方式是在遵循单一职责原则下进行的,从修改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修改的工作量相对较大,需要新增不同的岗位类,还需要修改调用代码。实际项目开发中,我们可能会采取如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直接修改Employee类里面的calculateSalary方法,在这里,我们需要对calculateSalary方法增加一个参数,以标识员工的岗位。

  修改后的calculateSalary方法如下所示:

enum EmployeeType
{
case Director;
case Manager;
case Staff;
} class Employee
{
func calculateSalary(name: String, employeeType: EmployeeType)
{
if .Director == employeeType
{
print("\(name)总监的工资是10000");
}
else if .Manager == employeeType
{
print("\(name)经理的工资是1000");
}
else if .Staff == employeeType
{
print("\(name)的工资是100");
}
}
} //调用
let employee = Employee();
employee.calculateSalary("张三", employeeType: .Director); //打印:张三总监的工资是10000
employee.calculateSalary("李四", employeeType: .Manager); //打印:李四经理的工资是1000
employee.calculateSalary("王五", employeeType: .Staff); //打印:王五的工资是100

  从上面可以看到,这种修改方式相对要简单的多,是直接在方法级别上违背了单一职责原则,虽然修改起来最简单,但隐患却也是最大的。假设有一天需要将总监分为财务总监和研发总监,则又需要修改Employee类的calculateSalary方法,而对原有代码的修改会对已有功能带来风险(可能会存在遗漏或者疏忽)。

  【方式二】:在Employee类中新增不同岗位的工资计算方法,.h文件中新加的方法定义如下所示:

class Employee
{
func directorCalculateSalary(name: String)
{ print("\(name)总监的工资是10000");
} func managerCalculateSalary(name: String)
{
print("\(name)经理的工资是1000"); } func staffCalculateSalary(name: String)
{
print("\(name)的工资是100");
}
} //调用
let employee = Employee();
employee.directorCalculateSalary("张三"); //打印:张三总监的工资是10000
employee.managerCalculateSalary("李四"); //打印:李四经理的工资是1000
employee.staffCalculateSalary("王五"); //打印:王五的工资是100

  可以看到,方式二没有改动原来的方法,而是在类中新加了三个方法,这样虽然也违背了单一职责原则,但在方法级别上却是符合单一职责原则,因为它并没有改变原来方法的代码。

7.示例总结

  上面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那么在实际编程中,该采用哪一种呢?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