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长子网掩码 VLSM

时间:2023-03-10 07:01:56
可变长子网掩码 VLSM

2014-05-05 17:26:08

VLSM的介绍:

VLSM(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work Mask,可变长子网掩码) 是为了有效的使用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和路由汇总来控制路由表的大小,并可以对子网进行层次化编址,以便最有效的利用现有的地址空间。在使用VLSM时,所采用的路由协议必须能够支持它,这些路由协议包括RIPv2,OSPF,EIGRP,IS-IS和BGPv4;如果在一个运行RIPv1或IGRP的网络中混合使用不同长度的子网掩码即VLSM,那么这个网络将无法正常工作。

VLSM的优点:

1.IP地址的使用更加有效

2.应用路由汇总时,有更好的性能

3.与其他路由器的拓扑变化隔离

在设计一个内部网络时,有足够的私有地址空间为什么还要使用VLSM?

答:因为相邻的地址块可以更容易地实现网络的归纳,并使用一个路由选择协议保持路由更新最小化。节省了大量带宽,并缩减了路由器的处理时间。

VLSM的划分:

例1、某公司有两个主要部门:市场部和技术部。技术部又分为硬件部和软件部两个部门。该公司申请到了一个完整的C类IP地址段:210.31.233.0,子网掩码255.255.255.0。为了便于分级管理,该公司采用了VLSM技术,将原主网络划分称为两级子网(未考虑全0和全1子网)。

  市场部分得了一级子网中的第1个子网,即210.31.233.64,子网掩码255.255.255.192,该一级子网共有62个IP地址可供分配。

  技术部将所分得的一级子网中的第2个子网210.31.233.128,子网掩码255.255.255.192。又进一步划分成了两个二级子网。其中第1个二级子网210.31.233.128,子网掩码255.255.255.224划分给技术部的下属分部-硬件部,该二级子网共有30个IP地址可供分配。技术部的下属分部-软件部分得了第2个二级子网210.31.233.160,子网掩码255.255.255.224,该二级子网共有30个IP地址可供分配。

分配示意图:

可变长子网掩码 VLSM

根据以下拓扑图使用C类网络地址192.16.10.0合理规划网络:

可变长子网掩码 VLSM

方法一:

1、写出各网段需要的IP地址数量:

A区 30 B区 10 C区 12 G区 12 H区 60 I区 14 J区 60 K区 8 D、E、F区 2

2、将它们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可变长子网掩码 VLSM
3、按照顺序进行VLSM子网划分(先分大地址块再分小地址块)

H 192.168.10.0/26

J 192.168.10.64/26

A 192.168.10.128/27

I 192.168.10.160/28

C 192.168.10.176/28

G 192.168.10.192/28

B 192.168.10.208/28

K 192.168.10.224/28

D 192.168.10.240/30

E 192.168.10.244/30

F 192.168.10.248/30

可变长子网掩码 VLSM

可变长子网掩码 VLSM

方法二:
1、写出各网段需要的IP地址数量:

A区 30 B区 10 C区 12 G区 12 H区 60 I区 14 J区 60 K区 8 D、E、F区 2

2、参照下表写出各区的网络前缀和最大主机数:

可变长子网掩码 VLSM
A/27 32 B/28 16 C/28 16 G/28 16 H/26 64 I/28 16

J/26 64 K/28 16 D/30 4 E/30 4 F/30 4

3、进行VLSM子网划分

A 0 - 31

B 32 - 47

C 48 - 63

G 64 - 79

H 80 - 143

I 144 - 159

J 160 - 223

K 224 - 239

D 240 - 243

E 244 - 247

F 248 - 252

===============

可变长子网掩码 VLSM

==================================================

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

  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 可变长子网掩码),这是一种产生不同大小子网的网络分配机制,指一个网络可以配置不同的掩码。开发可变长度子网掩码的想法就是在每个子网上保留足够的主机数的同时,把一个网分成多个子网时有更大的灵活性。如果没有VLSM,一个子网掩码只能提供给一个网络。这样就限制了要求的子网数上的主机数。

  VLSM技术对高效分配IP地址(较少浪费)以及减少路由表大小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VLSM时,所采用的路由协议必须能够支持它,这些路由协议包括RIP2,OSPF,EIGRP和BGP。

CIDR无类别编址

  1992年引入了CIDR,它意味着在路由表层次的网络地址“类”的概念已经被取消,代之以“网络前缀”的概念。Internet中的CIDR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无类别域间路由 的基本思想是取消地址的分类结构,取而代之的是允许以可变长分界的方式分配网络数。它支持路由聚合,可限制Internet主干路由器中必要路由信息的增长。IP地址中A类已经分配完毕,B类也已经差不多了 剩下的C类地址已经成为大家瓜分的目标。显然 对于一个国家、地区、组织来说分配到的地址最好是连续的 那么如何来保证这一点呢?于是提出了CIDR的概念。CIDR是Classless Inter Domain Routing的缩写 意为无类别的域间路由。“无类别”的意思是现在的选路决策是基于整个32位IP地址的掩码操作。而不管其IP地址是A类、B类或是C类,都没有什么区别。它的思想是:把许多C类地址合起来作B类地址分配。采用这种分配多个IP地址的方式,使其能够将路由表中的许多表项归并 summarization 成更少的数目。

二者区别与联系

wiki:

CIDR encompasses several concepts. It is based on the variable-length subnet masking (VLSM) technique with effective qualities of specifying arbitrary-length prefixes.

以前总以为没有区别,因为都是为节约IP地址而设计的,

其实他们是有很大区别的

CIDR是把几个标准网络合成一个大的网络

VLSM是把一个标准网络分成几个小型网络(子网)

CIDR是子网掩码往左边移了,VLSM是子网掩码往右边移了

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无类别域间路由)

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work Mask     可变长子网掩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