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 企业私有云的若干需求(10):OpenStack 的前景和钱景

时间:2023-03-09 00:50:52
OpenStack 企业私有云的若干需求(10):OpenStack 的前景和钱景

本系列会介绍OpenStack 企业私有云的几个需求:

作者注:本文原文发表于 《程序员》 2016年6月 期 《OpenStack能复制Red Hat的成功吗?》,编辑魏伟。

谨以此文作为本系列文章的阶段性收尾。继前几篇文章讨论了用户对 OpenStack 的各种需求之后,本文将讨论 OpenStack 的商业模式,并以 Mirantis 的商业模式为例,与 Red Hat 的商业模式做对比。本文中的观点谨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

1. OpenStack 的价值在于其开放性和标准化的API

OpenStack 到目前为止的主要成果,是借助社区的力量,实现了类似于 AWS 和 VMware 这样的的云管理系统,当前它主要是部署在私有云或者小规模公有云环境中。就像我在 OpenStack Austin 峰会观察:OpenStack as IaaS 已是过去,Solutions on OpenStack 才是未来 一文中所述,这种云操作系统本身没有什么太多的新意,毕竟 OpenStack 作为该领域内的后来者,它在过去的这一阶段中主要还是扮演追赶着甚至模仿者的角色。因此,它所实现的功能基本上都能在 AWS 和 VMware 中找到相同的或者类似的功能,甚至还没它们实现得好。

那有人就会问,OpenStack 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个人认为,OpenStack 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开放性和标准化的 API,原因主要包括:

(1)开放性带来了如下几样东西,它们都是OpenStack 在过去和将来发展所离不开的基石。

  • 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它提供了足够的开发资源,使得他们能很快实现私有云所需要的最基本功能,使得它能快速赶上 VMware 和 AWS,而不至于被它们甩开;
  • 庞大的从业群体:一个开源项目,提供的只是由开源社区中的开发者开发的代码,它离进入企业的生产环境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这个差距的弥补要依靠从事OpenStack 产品化的大量企业,包括传统企业新设立的 OpenStack 部门,以及广大 OpenStack 创业公司等。这些公司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等。而 OpenStack 的开放性也使得快速培养大量人才成为可能,因为除了公司自己培训外,人才们还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和互相交流来快速成长,同时还保证了人才的充分流动性。
  • 生态环境:OpenStack 只是作为 IaaS 层面,它本身除了虚机和存储以外,不向用户提供能使用的其它东西。这些东西必须依赖围绕 OpenStack 所形成的生态提供。OpenStack 的开放性,使得这个生态能主动地选择 OpenStack 作为其载体。这个生态圈可以分为上层和下层,下层主要包括硬件,即服务器网络存储之类;上层主要是各种行业应用。与其对比的是,作为闭源云(姑且就说云吧)的代表,VMware 和 AWS 则需要自己培养和开发生态群,因此其过程是被动的。
  • 低成本并且减少厂商锁定的产品:客观地说,消除厂商锁定是不可能的,但是 OpenStack 的开放性有利于减少厂商锁定。特别是全部由社区代码组成的产品,其厂商锁定力度更小,成本更低。

OpenStack 企业私有云的若干需求(10):OpenStack 的前景和钱景

(2)标准化的 API 带来了与 OpenStack 集成的便捷性和低成本。

OpenStack 作为云解决方案,它区别于虚级化方案比如 VMware 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有方便易用全面的 API;区别于公有云的一些显著特征是它的 API 是标准开放的。不管是哪个厂商提供的,只要是基于 OpenStack 的,那么它所提供的 API 都是一样的。这会带来几个好处:

  • 应用与 OpenStack 集成的便捷性:这些应用厂商再也不需要一个一个地与不同的云提供商的云做集成了,他们只需要和 OpenStack API 做集成即可。
  • 应用与 OpenStack 集成的低成本,这会带来集成厂商的积极性,从而使生态更加繁荣。
  • 有利于搭建混合云。

2. OpenStack 目前所具有的一些问题恰恰也是来源于它的开放性

OpenStack 目前这种松散的社区组织形式,也给其带来了一些困扰甚至阻碍,主要有:

  • 社区做出的是项目,是代码,而不是产品。去年 Gartner 就曾经 “在现场认为 OpenStack 是一个科学项目”。
  • 社区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架构师和开发者,对产品层面专注不够,因此,许多功能只是可用,但是不好用,不经用。
  • 社区缺乏产品经理角色,尤其是企业级产品的产品经理角色,因此,社区对许多企业级需求投入有限。目前项目总数非常庞大,但是可用的其实也就那么几个。企业级产品需要的一些特性,比如RAS、扩展性、用户操作性、可维护性等,都比较缺乏。
  • 组件之间缺乏统一性,以 PTL 为 Project leader 这种组织形式,造成缺乏更高层面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 很多组件的设计其实是一种妥协。部分原因是因为各大厂商都参与其中,每个公司的需求不同,目的不同,导致设计出的产品只能是一种妥协的产物,而不是给客户能提供的最佳实现。
  • 核心模块的成熟度依然不高。以 Nova 和 Neutron 为例,它们都是 IaaS 的核心模块,尽管经历了13个版本,但是bug依然为数众多,高级特性依然缺乏。
  • 作为IaaS,还不能一统底层IT环境,许多厂家的参与度还不高。以Neutron FWaaS 和 VPNaaS 为例,相关厂家的参与度依然较低,导致其覆盖面依然有所缺乏。
  • 生态中的外部社区和 OpenStack 打交道可能面临找不到人的局面。模块之间组织松散,缺乏核心的看全局的人,导致这些外部社区在与 OpenStack 社区打交道时有困惑不知道该找谁。

3. OpenStack 的定位

OpenStack 企业私有云的若干需求(10):OpenStack 的前景和钱景

毋庸置疑,当前以及将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OpenStack 的定位在私有云,或者中小型公有云。私有云这一块,它又可以大致分为几种类型:

类型 说明 给客户的价值和影响 对 OpenStack 供应商的价值和影响 目前的状态
客户自己弄的私有云 客户自己组织团队,自己搭建和维护 OpenStack私有云

对于搞得定的客户,价值显而易见,它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对于搞不定的客户,则会陷入泥潭不可自拔。

无论成功与否,都会产生示范效应,以及跟风效应,这都会对供应商产生某种程度的压力或助力。

在某些行业,比如互联网和电信行业,有成功案例,但是大都不可复制。

供应商提供的非托管的私有云 这是传统的私有云。供应商按照客户需求部署云以后,由客户自行维护。

客户搞得定的话,这是一种挺好的模式,安全性有保证,也能带来灵活性;

客户自己搞不定的话,就会说 OpenStack 不好,其实,是他们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或者低估了OpenStack的复杂性。

对于失败案例,其实这也是客户的自我教育阶段,这种事情多了以后,供应商们的事情甚至更好做了,因为这些客户提供了反面教材。另外,现在 OpenStack 已经不怕唱衰了。

另外,供应商也可以提供培训,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和客户一起实现双赢。

目前这应该是主流,但将来应该不是主流;这种模式下,供应商们难赚钱,客户的反馈也是好坏参半。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阶段,需要双方携手度过。

供应商提供的托管私有云 供应商按照客户需求部署,供应商代为运营 客户可以专注于使用托管的OpenStack带来的业务价值 如何解决客户信任问题,因为托管是需要拉根线进客户机房的,这一方面需要从技术层面解决,另一方面需要从客户关系层面解决。 目前还不是主流,但是个人认为长期来讲这应该是主流。对客户来说,专注于使用服务;对供应商来说,专注于提供服务。而且,服务本身,也是供应商的差异化所在。
供应商提供的专有云 供应商在自己的机房中部署和管理的隔离的私有云,客户远程使用 对于自己没有机房的客户,这是一种可行的模式,但是费用相对较高 对于无法接受前两种形式的客户,这一种是可行的;在国外目前比较流行,但是国内却不怎么流行。 在国内,当前和将来都应该不是主流,而且市场应该不会太大。

4. OpenStack 的前景和钱景

OpenStack 的前景毋庸置疑,但是 OpenStack 供应商们怎么才能赚到钱,却是一个问题。作者给 OpenStack 供应商们的建议是:

  • 必须完成 OpenStack as IaaS 这一阶段的任务,不断完善代码质量和部署能力,向客户提供 “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性能、高安全、高可扩展、API开放、低成本、易运维” 的企业级私有云解决方案。这是一切一切的基础,没有这个,就是在沙滩上盖房子,不论盖得多高迟早都要倒掉。
  • 以服务作为差异化,不管是托管的还是非托管的,都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客户、成就客户,获取客户粘性,实现双赢。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客户,占领市场,而不是投机取巧,将产品零元或者一块钱白送给客户,这种都是损人不利己的短视做法。这里的服务包括:交付、已有负载迁移、培训、运维等。不要投机取巧了,脚踏实地,好好做服务吧,云本来就是服务,SLA 不只是纸面上的。就像京东那样,快递服务的质量好了,即使货物价格高一点,客户也愿意接受。
  • 不能局限于 OpenStack as IaaS,而要着眼于 Solutions on OpenStack;要和生态内的其它供应商合作,建立完整的生态圈,以完整的基于 OpenStack 的具有一定可复制性的行业解决方案,给客户带来业务上的价值,同时,为自己的产品带来更高层次的差异化。单打独斗的时代即将过去,谁能获得更多的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客户资源,谁就能占领市场。

5. OpenStack 开源之路在何方?Red Hat的成功可以被复制吗?

5.1 Red Hat 及其商业模式介绍

5.1.1 Red Hat 公司简介

  • 1993 年,成立,一开始只是靠向客户提供电话支持要赚营收。五年之后,“open source” 这个术语才被创造出来。
  • 2012 年,Red Hat 成为第一家10亿美元收入的开源公司。
  • 2014 年,Red Hat 占整个 Linux 企业市场60%的市场份额,全球共计6500名员工,年营收16亿美金左右。
  • 2016 年,Red Hat 成为第一家20亿美元收入的开源公司,连续60个季度增长,市值超过130亿美金。
  • 根据 Linux 基金会出具的 2015 阶段性发展报告,Intel 已经超越 Red Hat 成为为 Linux 内核贡献最多的机构。Red Hat 排名第二,贡献百分比是 8.4%。

5.1.2 Red Hat 的商业模式

  • Red Hat 创造了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基于开源的商业模式:Reh Hat 基本上以开源社区为创新中心,通过开源社区的运作,扩大红帽 Linux 的影响力和生态圈,既向社区贡献力量,也从社区吸取能量,从而逐步改进商业版本,社区是一个试验田也是一个创新中心。它无需用户支付软件许可费用,仅仅收取“订阅费”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
  • Red Hat 同时提供针对普通桌面用户的免费的 Fedora 和针对企业用户的收费的 RHEL。RHEL是很多企业采用的 Linux 发行版本,企业用户需要向 Red Hat 付费才可以使用,并能得到付过费用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和版本升级。2016年,Red Hat 宣布,凡是注册其最新推出的“开发者订阅”的开发人员可以免费下载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操作系统。
    • RHEL 在发行的时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二进制的发行方式,另外一种是源代码的发行方式。无论是哪一种发行方式,用户都可以免费获得(例如从网上下载),并再次发布。但如果你使用了他们的在线升级(包括补丁)或咨询服务,就必须要付费。

  • RHEL 一直都提供源代码的发行方式,CentOS 就是将 RHEL 发行的源代码从新编译一次,形成一个可使用的二进制版本。由于 LINUX 的源代码是 GNU,所以从获得 RHEL 的源代码到编译成新的二进制,都是合法。只是 REDHAT 是商标,所以必须在新的发行版里将 REDHAT 的商标去掉。

    • Reh Hat 对这种发行版的态度是:“我们其实并不反对这种发行版,真正向我们付费的用户,他们重视的并不是系统本身,而是我们所提供的商业服务。” 所以,CentOS 可以得到 RHEL 的所有功能,甚至是更好的软件。但 CentOS 并不向用户提供商业支持,当然也不负上任何商业责任。

  • RHEL 的订购服务占了总收入的88%,去年的总收入20.5亿美元。Red Hat的收入主要来自向企业提供支持服务,它的软件基本上是免费的,它是Linux内核开发的主要资助者,雇佣了大量内核开发者,旗下的社区发行版 CentOS 是最受欢迎的服务器发行版之一。
    • Red Hat 订阅服务给客户带来的价值:安全补丁、更新、升级、认证、支持、法律保证和长期稳定性。
  • 客户为什么要选择Red Hat 呢?
    • Red Hat 是最值得信任的企业级 Linux 提供商。
    • Red Hat 具有在开源领域内的无与伦比的 Linux 专业性。
    • Red Hat 有世界上最顶尖的 Linux 专家。
    • Red Hat 与众多的公司比如 IBM Sun HP Oracle 等组成商业合作伙伴。
  • Red Hat 的商业模式的简单总结:
    • Red Hat 本身定位就是一家软件服务公司。
    • 优质的服务是 Red Hat 的致胜法宝,它在深厚的技术积累基础上提供优质的服务。
    • 在最初的市场推广阶段,Red Hat 是如何赢得市场的呢?那个时候对客户来说,真相只有一个:优质的服务、低廉的使用成本。最初在推广的困难阶段,依靠优质的服务和不断的坚持是最终能够立足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 红帽成功的核心就在于企业把“提供优质的服务放在核心的地位”,整体的企业运营都围绕这一个核心来进行。
    • Red Hat 寄望于“云”带来的新机遇,它目前的主要转型方向是以“云”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特别是Openstack方面的投资比较大。
    • 开源的生态环境非常的繁荣,开源生态的前景光明,但开源公司生存不易。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以开源为核心提供服务的软件服务公司是很难成长为未来的IT领域巨人的。总体来看,把开源作为低成本、快速获得IT能力的手段,用于支撑企业的核心业务目标,应该是开源带来的更大价值。

5.2 OpenStack 能复制 Red Hat 的成功吗?

作为现阶段最好的 OpenStack 初创公司,Mirantis 走的正是Red Hat 这样的开源之路,将两个公司对比一下:

比较项  Red Hat  Mirantis
公司性质 1993年成立的 Linux 服务商 2011年成立的 OpenStack 服务商
对开源社区的贡献 最多 最多
收费模式 依靠订阅模式收费的服务模式 订阅服务模式,提供包括部署、支持、培训等在内的服务
专业性 领域内最强 领域内最强
产品 针对普通桌面用户的免费的 Fedora;以及面向开发者免费和针对企业用户的收费的 RHEL 面向开发者免费的  Mirantis OpenStack Express;以及针对企业用户收费的 Mirantis  OpenStack 商业版
商业生态 领域内最强 领域内最强
用户 60% 企业级 Linux 市场占有率 包括NASA在内的众多著名企业客户

但是大家的问题都是一样的,那就是,Mirantis 能复制 Red Hat 的成功吗? 其答案,我们都不知道,我们都拭目以待。但无论如何,Red Hat 的成功经验,对包括 Mirantis 在内的所有 OpenStack 服务商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链接:

OpenStack 企业私有云的若干需求(10):OpenStack 的前景和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