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cache

时间:2021-09-17 00:20:38

1、cache是什么

cache这个名字用来称呼两种物理世界中存在的概念,硬体cache和cache机制。下面来分别介绍。

硬体cache:硬体cache是一种用肉眼可以看得见用皮肤可以摸得着的物品,它是由SRAM(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构成(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main memory由DRAM(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构成。硬体cache在CPU中,直接与寄存器进行数据的传输。

初识cache

cache机制:有两块存储区域,区域A,区域B,区域B大于区域A,区域A存放区域B中最常用的数据。相比于区域B,由于区域A更小,所以在区域A中寻找一个数据的时间更短。在程式运行过程中,区域A始终维护着区域B中最常用的数据。这样一种机制就称为cache机制。有了cache机制,我们可以更加快速的访问程式需要的数据。当然,这里值得说明的一点是,cache机制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程式的一个特性,locality。程式的这个特性可以简单的认为每一个程式一般只访问一些数据,并且经常访问他们(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locality,可以参考本文最后给出的参考材料)。cache机制示意图如下。

初识cache

在实际使用当中,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这里的cache是指硬体cache还是cache机制。 硬体cache从本质上讲是一块具有极高硬件访问速度的存储区域,并在这块存储区域上使用cache机制。所以本文所介绍的相关知识的核心是cache机制。硬件cache只不过加了更好的硬件材料而已。

2、硬件cache以及cache机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分布

计算机系统中的memory hierarchy如下图所示,

初识cache

对于硬体cache。L1cache,L2cache,L3cache是硬体cache,存在于CPU当中。

对于cache机制。L1与L2之间存在cache机制,即L1是L2的cache(如果CPU想访问L2上的数据,那么CPU访问更上层的L1。如果有想要的数据,L1直接返回给CPU;如果没有,再从L2中搜索出想要的数据,并保存到L1当中,最后将此数据返回给CPU)。同理,L2是L3的cache,L3是L4的cache,等等。

3、cache的读与写(这里指cache机制)

在cache机制中,读操作的运行机制是这样的。假设CPU想访问Level k+1 上的数据B,其地址为A。

第1步,根据地址A判断数据B在不在Level k 上,如果在,返回给CPU数据B,我们称cache hit 发生;如果不在,我们进行第2步,并称cache miss 发生;

第2步,在Level k+1 上根据地址搜索出数据B,将数据B所在的block根据替换规则替换Level k上的相对应的block,并返回CPU所需的数据B。注意:这里是将数据B所在的block拷贝到更上层,不仅仅是数据B。一个block不仅包含数据B,还包含邻近的几个数据项。层与层之间的数据的传输都是以block进行传输以提高传输效率。另外层与层之间的block的大小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越靠近底层,block越大,block在32—64 bytes之间。

更加详细的细节描述,比较繁琐,这里不再赘述,只需要阅读完下面的第一个参考资料的一章,并记住拷贝的是block而不仅仅是单个的数据项,即可以理解。

cache的写基于cache的读,读理解了,写自然就理解了。

4、cache的分类

根据cache中存储的是指令还是数据可以分为 I-cache 和 D-cache。

根据每个set的个数,cache line的个数可以分为 directed-mapped caches(多个set,每个set中cache line 只有一个)、set associative caches(多个set,每个set中有多于1个的cache line)、fully associative caches(只有一个set),示意图分别如下图的左、中、右。

初识cache                      初识cache                  初识cache

5、参考资料

<<computer systems a programmer's perspective>> second edition p559-p615